新華網山東頻道6月14日電 近日我國多地出現“生蛆櫻桃”的傳言,引發消費者恐慌,果農也因此遭受衝擊。除櫻桃外,近年來,柑橘、楊梅、香蕉等水果都曾因為類似問題遭受信任危機,並對整個産業造成損失。業內人士認為,政府部門與行業組織應做好“危機公關”,穩定消費者信心,避免“一顆壞水果”毀了整個産業。
櫻桃“生蛆”是真是假
時值6月,正是櫻桃購銷旺季。然而,端午前後,微博、微信中傳出一些今年櫻桃“生蛆”的“緊急通知”,稱“櫻桃裏寄生了一種蛆蟲,幾乎100%都有”,呼籲大家不要購買櫻桃。一些網友還將生蟲的櫻桃戲稱為“肉餡櫻桃”。
為了驗明真假,陜西、北京、青島、廣州等地的一些網友自己買回櫻桃,根據網上介紹的檢驗方式做起了實驗。有些櫻桃經鹽水浸泡後,真的出現了線狀小蟲。有人還附上照片,直呼噁心,稱以後不敢再吃櫻桃。
不過,也有很多人反映,櫻桃泡了一個小時,仍然顆顆完好。“昨天剛買了2斤櫻桃回家,用鹽水泡了,沒看見有蟲子。”濟南市民萬穎告訴記者,她對於“櫻桃生蟲”的傳聞並不太在意。她説:“蟲子還看得見、摸得著、避得開,總比農藥殘留好。”
為檢驗櫻桃裏是否含有蟲子,記者在北京市佟麟閣路及周邊四家便利店購買了約三斤櫻桃,按照網上流傳的方法用鹽水進行浸泡。然而,在浸泡三個小時之後,記者隨機選取的一百多顆櫻桃樣本均沒有蟲子爬出。
少數櫻桃為何生蟲
北京市民陳先生經營水果超市多年,他也關注到了櫻桃生蟲的消息。“這幾天有許多顧客問起,但生蟲的只是少數産區的櫻桃。”陳先生告訴記者,近期他的店裏已經停止銷售這些産區的櫻桃。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少數櫻桃“長出肉餡”呢?記者從山東省部分櫻桃産區了解到,今年櫻桃蟲害確實高於往年,但受影響的主要為晚熟品種,帶蟲櫻桃屬極少數。
山東省農科院果樹所研究員劉慶忠告訴記者,根據他長期從事櫻桃育種的研究經驗和此前在果園裏的觀察,櫻桃中出現的蛆蟲為果蠅幼蟲。“蘋果、桃子、杏等水果都有果蠅幼蟲寄生。”他説,這類果蠅以植物果實為食物,在果皮下産卵,是水果中常見的蟲害之一。
“櫻桃生蟲子的現象往年也零零星星有,但今年偏重。”煙臺市牟平區曲格莊村支書曲仕波告訴記者,櫻桃“五一”前後坐果,生長期只有一個月左右。今年由於同期氣溫較低,櫻桃成熟期往後延遲了半個月,與果蠅幼蟲的生長期重合,導致蟲害重於往年。曲仕波所在的曲格莊村是一個果樹專業村,櫻桃是當地的主打産業。
“在櫻桃的幼果期,打一次農藥就可以避免蟲害。”劉慶忠説,由於櫻桃成熟週期短,噴藥可能造成農藥殘留,近年各産區都不提倡打藥;加上通常果蠅幼蟲還沒孵化櫻桃就上市了,所以櫻桃很少發生顯著的蟲害。他認為,當前櫻桃大部分都已經上市,受到影響的只是晚熟品種,而且被蟲子鑽過的櫻桃只是極少數。
多位專家均向記者表示,目前尚無任何研究表明果蠅幼蟲對人體健康有危害。但在不少消費者看來,誤食帶蟲的櫻桃還是難以克服心理上的不適。
信任危機如何“公關”
本是少數櫻桃生蟲的正常現象,經過網路發酵,最後卻演變成市民對櫻桃的集體恐慌。記者發現,近年來類似的事件還在柑橘、楊梅、香蕉等水果品種上先後上演,部分産區還因此而“果賤傷農”。專家認為,這類事件的發生與恐慌情緒的擴散,以及缺少權威聲音和正確的資訊引導有關。
食品工程博士、科學松鼠會成員雲無心認為,櫻桃生蟲的現象並不普遍,之所以被過度關注和誇大,原因就在於缺乏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機構進行調查和澄清,導致以訛傳訛。他告訴記者,歐美國家發生類似事件之後,學術團體會積極從純科學的角度發佈資訊,供社會參考。
“很多事在專業人士看來是常識,但公眾不知道,因而做出非理性的選擇,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雲無心説,無論是有益消費者還是生産者,擁有專業知識的人都有義務提供科學、準確的資訊,幫助公眾更好地了解真相。
專家認為,政府部門和行業組織也應在食品公共事件當中積極作為。上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鄧偉志認為,政府部門若能及時公佈今年櫻桃産量、品質情況、受病蟲害影響情況,消費者就不至於被小範圍事件牽著走。同時,消費者對生産環節了解不足,不少生活在都市裏的年輕消費者容易覺得“沒蟲”才天經地義。鄧偉志認為,行業組織可以發揮橋梁作用,引導“城裏人”下鄉看看果樹種植過程,了解農業。他説:“消費者與果農相互了解得多了,誤解和謠傳就會少了。”
[責任編輯: 楊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