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長江葛洲壩下游漁民陸續通過船閘,進入已結束禁漁期的上游捕撈作業。
劉保平攝
五六月之交的太陽有點毒。湖北咸寧市石首市調關鎮磯頭,以船為家的51歲漁民周德軍找了一塊蔭涼地,坐下來縫補漁網。這些年,對於他這樣的專業漁民來説,禁漁期的主要工作就是為解禁後的生産做準備。
今年是長江流域全面實施禁漁期制度10週年。10年間,長江上游(葛洲壩以上)每年2月1日至4月30日禁漁,中下游(葛洲壩以下)每年4月1日至6月30日禁漁,涉及沿江流域上中下游10個省(市)。
禁漁期制度的實施,給了長江水生生物一個實實在在休養生息的機會,減緩了資源衰退趨勢,增強了社會各界對漁業管理工作的認識,提高了全社會共同養護長江水生生物的意識,促進了長江流域生態文明建設。
然而,對於禁漁效果,周德軍卻不滿意。“最近十年年年禁漁,但還是明顯感覺江魚一年比一年少,而且越來越小。”
禁漁10年,長江漁業資源現狀如何?進一步保護長江漁業資源面臨哪些問題?本報記者赴荊州石首、宜昌枝江、咸寧赤壁、武漢新洲四地進行了實地探訪。
1.資源困境
過度捕撈,環境污染,江魚數量、種類都減少
“目前長江流域漁業資源出現了嚴重的衰退,流域的資源環境面臨崩潰。”日前,農業部長江流域漁業資源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趙依民在接受採訪時説。
來自農業部的數據也顯示,2011年長江三峽庫區、壩下、洞庭湖、鄱陽湖和河口區的天然捕撈量已經不足5萬噸。近兩年鄱陽湖和洞庭湖的漁業産量,與歷史最高産量相比,降幅均超過50%。湖北2010年長江捕撈量26.4萬噸,2011年只有20.6萬噸。
除了數量減少,種類也在減少。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員劉煥章3月份對鄱陽湖的調查顯示,體重小于50克的漁獲物佔到了總量的97.4%;而長江主要經濟魚類四大家魚的比重僅為0.25%。“上世紀80年代以前的記錄顯示,鄱陽湖內有117種物種,去年只剩下86種。”劉煥章説。
劉煥章認為,導致長江漁業資源銳減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過度捕撈。“在一些地方,漁民採取的是斷子絕孫、趕盡殺絕式的捕撈方式。”
業內有關專家大多都同意,非專業漁民非法捕撈,沿江流域農業面源污染、企業非法排污以及非法採砂等因素,也是導致目前長江流域漁業資源退化、環境惡化的重要原因。
2.執法難題
人員不足,許可權不夠,面臨諸多挑戰
為了保護長江漁業資源,自2003年起,長江流域全面實施禁漁期制度。
在湖北,各級漁政主管部門及其漁政管理機構,巡查與駐守相結合,明查與暗訪相結合,舉報檢查與常規檢查相結合,10年來共組織統一執法檢查行動4萬多次,查獲違規捕撈船2萬多艘次,沒收違法捕撈漁獲物近39.6萬公斤。
漁政執法成績不小,但困擾不少。
湖北省枝江市位於長江中游北岸,長江枝江段全長95.5公里,卻只有10名漁政工作人員。而且,漁政部門在日常執法或者接到舉報出動執法時,必須要與當地公安部門配合。漁政部門對非法捕撈者只有制止作業、沒收作案工具和罰款等權力。這讓一些不法分子有機可乘,辱罵執法隊員的情形時有發生,有的甚至不惜暴力抗法。
執法過程中遭遇的一些“故事”,常常讓執法隊員哭笑不得。去年,枝江市漁政執法人員在檢查過程中發現了一艘非法作業的小木船。不等執法船隻靠近,船上的一名男子就一頭扎進了江中,扔下妻子留守船上。為防止出現意外,執法人員分頭多方尋找,終於在幾裏外的岸上找到了這名男子。
3.漁民生計
收入低,技能少,轉業上岸難度大
湖北是長江禁漁任務最重的省份。全省長江、漢江共有捕撈漁船9634艘,漁民32123人,其中像周德軍這樣以船為家的漁民共5677戶。據東海水産研究所資訊與戰略中心2011年的調查數據顯示,湖北省漁民禁漁期每人平均收入僅為1008元。
“沒有其他技能,又沒地可種,不讓打魚就等於斷了生活來源。當然,政府如果能給安排好出路,我們也願意上岸。”石首漁民蘭平華從小就在江上打魚,他對轉業顧慮很大。
“我現在去建築工地給人打工都沒人要,既嫌我年紀大幹活不利索,也怕我不專業給他們添麻煩。”咸寧市赤壁鎮50歲漁民王元保告訴記者,禁漁期間他們漁民能找到活計的很少,而且基本都是重體力勞動。
如果轉業,還會面臨不少生活難題。周德軍説,現在他們近30戶漁民都沒有資格辦理新農保和新農合,有的人甚至還沒有身份證。
記者了解到,在計劃經濟時期,像周德軍這樣的漁民統一歸口當時的“長江漁業社”管理,但改革開放後,這個機構撤銷了。部分常年在江上的漁民,出生時就沒辦戶口;還有一部分違反了計劃生育政策,當時無法辦理拖到現在。周德軍算是相對幸運的,雖然因為分地問題沒有村組願意接收,但在漁政部門的幫助下戶籍最終落在了調關鎮派出所,但要辦理低保、新農保、新農合等,都需要到村或者街道來辦理。目前,石首漁政部門仍在為此事與有關部門協調。
4.脫困建議
禁漁期限待適當延長,統籌解決漁民問題
為保護漁業資源,長江流域各地每年都會進行增殖放流。2012年,湖北省全年一共放流經濟魚類魚苗近10億尾。
“不可否認,增殖放流對保護長江漁業資源起到了一定作用,但離有效修復還有差距。”劉煥章説,以四大家魚為例,其通常需要4年時間才能成熟繁殖,現在僅僅依靠3個月的禁漁期很難讓資源根本恢復。“不客氣地説,禁漁期開禁時,很多增殖放流的幼魚還沒有長大就被漁民捕獲了。”
“開禁時抓的魚大部分是剛剛放流不久的。”蘭平華證實了劉煥章的觀點。
“長江豐富的水生生物資源、多樣的水域生態環境,對於維護我國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劉煥章認為,政府要充分認識長江禁漁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出臺更有力的措施來保護長江漁業資源、修復生態環境。劉煥章建議,國家要從現在開始著手考慮適當延長禁漁時間。延長到多久合適?他認為,最起碼要讓長江野生魚類有一個充分的性成熟週期,能夠繁衍一兩代之後,再考慮合理捕撈。
跟劉煥章持相近觀點的專家還不少。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文宣認為,長江漁業資源已經到了非常危急的時刻,酷漁濫捕是損害資源的最直接、最重要因素。這位著名魚類生物學家早在2006年就呼籲長江全面禁漁10年,一年365天都禁。
2012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長趙進東也提交提案,建議長江流域10年禁漁,給魚類繁衍以充足時間。
長江禁漁10年,對政府來説,意味著要解決沿江14萬多漁民的轉業安置問題,“可以適當縮短一下,但要保證長江漁業資源基本恢復。”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告訴記者。
對於漁民的安置問題,劉煥章表示,現階段一下子解決確實不現實。但是,如果任由目前這種態勢惡化下去,漁民的生計遲早也會出大問題,到“膿包擠破時”更不容易解決。他建議,國家第一步要真正調查清楚哪些漁民需要安置,在這基礎上再進行統籌解決,“關鍵是要拿出足夠大的決心”。
專家表示,國家還要研究制定禁漁期延長後的相關配套政策,使禁漁真正落到實處並保證效果最大化。
《 人民日報 》( 2013年06月02日 09 版)
[責任編輯: 王珩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