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的外匯儲備遠遠超過適度規模。各發達國家近年來採取了極為寬鬆的貨幣與財政政策,我國以外國貨幣和國債為形態的外匯儲備會隨之縮水,需要提前做好應對準備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我國外匯儲備已高達3.44萬億美元,規模總量已等於德國一年的GDP。儘管有關部門對外匯管理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外匯儲備的年增長率已從2007年的43.3%下降到去年的4.1%,但我國的外匯儲備還是遠遠超過了適度規模。
值得注意的是,各發達國家為救本國經濟,近年來採取了極為寬鬆的貨幣與財政政策,早晚要引起全球性的高通貨膨脹。事實上,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近都在建議發達國家提高它們的通貨膨脹預期目標。在這種情況下,以外國貨幣和國債為形態的外匯儲備就會縮水。我們要提前做好應對的準備。
如何在動蕩的宏觀環境下使我國的外匯儲備保值增值?應加大、加快把部分外匯儲備轉換成資産的步伐,選擇一些政治比較穩定、對我比較友好、又有著豐富自然資源的發展中國家,以投資基礎設施開路,配合以企業群為主導的多種投資合作項目。這是一個投資風險小、收益穩定、又有利於投資接受國發展的好方式。
通過帶資建設的方式,幫助一些發展中國家修建港口、公路、供電、供水、通訊等基礎設施,一則能解決這些國家的發展瓶頸,二則能把一部分外匯儲備變成資産,三則能充分利用我國在鋼鐵、建材、裝備製造業中的大量過剩産能。還可通過收取港口費、過路費、電費、水費、通訊費等獲得回報。
與國際組織單一地修建基礎設施項目不一樣,我們可以同時發動一批中國企業與當地企業合作開發礦産資源、建設出口加工區等。有了基礎設施的支援,這些項目投資的成功率與回報會比較高。反過來,配合綜合開發項目的收益,基礎設施的投資風險也會比國際組織單一性項目的投資小得多。有協調、有規劃的集群式對外投資,可以解決單個企業能力不足的問題,形成一定的利益共用、風險共擔、優勢互補,減少無序競爭的集群效應。
具體來講,首先,可以利用國家對外援助贈款,與投資接受國一起開發項目。其次,國家加大對國家進出口銀行以及國家開發銀行的資本金注入,加大對中投公司的投入,同時建立商業銀行、投資公司有效參與支援對外投融資的機制。此外,政府應出面與接受投資國簽訂投資保護協定。最後,要對參與這種投資模式的企業開闢新的融資渠道。最近外匯管理局宣佈成立了外匯儲備委託貸款辦公室。由外管局提供資金,委託國家開發銀行向走出去的國內企業貸款。這就是一個有效利用外匯儲備的新路子,可在試點的基礎上擴大規模。
(作者為國務院參事)
[責任編輯: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