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 正文

發泡餐盒一朝獲解禁 “白色污染”如何面對

2013-03-25 09:19 來源:北京晚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禁用了14年之久的一次性發泡餐具一朝解禁,讓許多環保人士坐立不安。雖然禁止的這些年,一次性發泡餐具並沒有真正離開過我們,但是最終效果顯然要比禁止前好了不少。一旦解禁,白色垃圾“迎風飛舞”的情景是否會重現,是環保人士和社會各界最擔心的。與此同時,相關產業卻極力支持解禁,一“禁”與一“解”,一次性發泡餐盒再次引發口水戰。

  禁與不禁,

  針鋒相對由來已久

  在國家發改委發布的第21號令中對《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有關條目進行的局部調整中,最讓人關注的,便是在淘汰類產品目錄中刪除了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

  而在14年前,也就是1999年1月,原國家經貿委在其頒布實施的《淘汰落後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的目錄(第一批)》中,明確要求2000年底前在全國范圍內淘汰因嚴重污染環境而被列為“落後產品”的發泡餐具。此後,國家發改委也分別在2005年、2011年出臺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中,又兩度將發泡餐具列入淘汰類產品名錄。

  其實,從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14年前被“禁止”到現在“解禁”,前前後後,對于這個小小餐盒的“口水戰”就一直存在,讚成使用一次性發泡餐盒和反對使用一次性發泡餐盒,兩種截然相反的意見,一直沒有停止過論戰。讚成使用發泡餐盒的,認為一次性發泡餐具工藝簡單,節省能源,只要注意回收,影響不大;反對使用發泡餐盒的則認為發泡餐具在盛裝含油食品或使用微波爐加熱時,一些有害物質會伴隨食物進入體內。

  “自從2000年實施淘汰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的政策以來,大城市一次性發泡餐具的用量得到很大控制。”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金獅說。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幾年前曾經做過調查,當時在北京,發泡餐具生產企業已由原來的六家減少為不敢公開生產的兩家,在北京的市場佔有率不到20%,而且這兩家也在同時生產非發泡環保型餐具,隨時做好了停產的準備。但是一次性發泡餐具在其他省份的市場佔有率仍然很高,最為嚴重的是廣東和浙江。“在廣東,一次性發泡餐具佔了80%的市場。”

  發泡餐盒,

  產業力挺綠色環保

  與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的看法正相反,由于所採用的生產原料已經改變,中國塑料餐具聯席會議辦公室主任、國務院原全國包裝改進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李沛生告訴記者,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是綠色包裝產品,並不是落後產品。

  李沛生告訴記者,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是以聚苯乙烯為主要原料生產的,聚苯乙烯無毒無害,衛生、物理性能優良。一只聚苯乙烯發泡餐具體積中98%是空氣,只有2%是材料,是最為節省材料的,是其他任何一次性餐具不可比擬的。

  李沛生認為,由聚苯乙烯制成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無毒無害,社會上對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對人體有危害的論斷,主要是有以下幾種觀點:一是它在受熱65℃時會產生“二-英”強致癌物;二是含有殘存的苯乙烯單體或65℃以上使用會釋放出單體致毒;三是遇熱會釋放出二聚體、三聚體等危害人體物質;四是含雙酚類,導致生殖機能失常。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