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為王(封面)。
中新網3月18日電 傳統零售業正在走向衰微?“渠道為王”為何給一些製造巨頭帶來流通上的“堰塞湖”?3月11日,富士康與德國最大零售商麥德龍的家電零售品牌萬得城宣佈關閉在上海的7家門店,徹底退出中國市場。而富士康旗下的零售品牌萬馬奔騰目前發展也是舉步維艱。
傳統零售遇高庫存“堰塞湖”
李寧、匹克、361度、安踏等紛紛關閉零售店
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電子代工企業的富士康,在零售渠道上的窘境也是“中國製造”的縮影。中國最大運動品牌李寧公司,僅在2012年上半年就關閉1200家零售店。李寧與匹克、361度、安踏等國內六大運動品牌在去年關店達3000多家零售店。
森馬、美特斯邦威等擁有全國零售渠道的服裝巨頭普遍出現高庫存。美特斯邦威2012年上半年庫存佔用資金17.53億元。有專家預計,國內全服裝行業庫存佔資金預計達上百億元,甚至部分單個品牌庫存就達上億元。全國庫存積壓的服裝總量預計夠國人穿三年的。
高庫存還出現在中國鋼鐵、化工、建材等領域。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首席顧問丁俊髮指出,2011年,我國工業品庫存率達10%,是發達國家的3倍多。如果降低1%,就能節約庫存佔用資金8400億元。如果降低5%,就為相關工業企業增加4.2萬多億元的流動資金。
中國發展出版社推出的暢銷書《供應鏈為王》作者楊達卿指出,實體零售渠道普遍存在高庫存問題,形成供應鏈上的“堰塞湖”。在以電子商務等支撐的物聯網時代,大型實體零售店勢必被電商網店取代。日本等發達國家的製造企業普遍實行“零庫存”管控,已經進入供應鏈競爭階段。
“渠道為王”理念正在成為過去式,傳統零售企業的窘境或是證明。2012年底,中國首富、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推出娃歐商場,進軍高端百貨,但近日娃歐商場被曝光旺季空城、客流稀少。近年來,百思買、百安居、家得寶、家樂福、特易購等美歐零售巨頭,在全球市場逐漸萎縮,甚至徹底退出中國市場。傳統大型零售商似乎正從“渠道為王”走向“渠道萎亡”。
“供應鏈為王”是市場趨勢
中國製造再騰飛需供應鏈服務商崛起
暢銷書《供應鏈為王》作者楊達卿指出,製造業在各國的發展一般都經歷四個發展階段:生産為王——行銷為王——渠道為王——供應鏈為王。“中國製造”同樣經歷了這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生産為王”。這個階段是“短缺經濟時代”,商品供不應求,企業往往愁怎麼生産更多。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工業企業多是“以産為綱”。 “鐵人”王進喜等全國勞動模範是這個時代的楷模,大生産推動了工業大發展。如今,中國製造了全球超過1/3的家電産品,全球彩電中的50%、全球手機的50%、全球空調的70%、全球微波爐近100%……
第二個階段是“行銷為王”, 或“品牌為王”。隨著生産規模的擴張和生産效率的提高,社會商品逐漸充裕,企業往往愁怎麼銷售更多,因此“行銷包裝”成關鍵。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前後,一個點子能賣幾十萬元的“點子大王”何陽成時代寵兒,“金點子”制勝就在行銷包裝。史玉柱的“腦白金”飲品、秦池爭央視標王等多是靠行銷走紅。
第三個階段是“渠道為王”。隨著企業品牌文化的廣泛建立,社會商品品質的整體提升,同質化的産品越來越多,“價格戰”屢屢上演,利潤被攤薄,企業往往愁如何賺更多利潤,“渠道為王”大行其道。因為這個階段,生産和行銷問題解決了,企業進入渠道爭奪戰。在上世紀末至今,誰掌握了零售渠道,誰就掌握了話語權。國美創始人黃光裕就是贏在“渠道為王”,成為中國首富。佔據全球空調市場60%份額的格力,也是靠董明珠自營渠道打天下。
第四個階段是“供應鏈為王”。這個階段也是“富餘經濟時代”,生産、行銷、渠道都不再是大問題。首先,市場需求朝著個性化轉變,消費成為價值鏈的核心。其次,渠道越來越多元化。掌握話語權的已經不是傳統零售商,因此家得寶、百安居、百思買等在中國潰敗,而融合資訊流、資金流和物流、商流“四流合一”的阿里巴巴、亞馬遜等供應鏈服務商逐漸崛起。
制勝消費要向“掌上端”發力
迎頭扭轉全球供應鏈最下游的被動局面
目前,許多中國製造企業仍然處在全球供應鏈的最下游,扮演者貼牌生産商。處於歐美及日韓等工業巨頭夾縫的“中國製造”,該如何扭轉被動局面?
暢銷書《供應鏈為王》一書指出,全球工業競爭已經進入“供應鏈為王”的時代。從全球最大市值公司蘋果可見,蘋果公司到2012年已連續第五年位居全球供應鏈25強第一名。中國雖生産全球三分之一的智慧手機,但很多企業只是蘋果、三星等供應鏈下游的打工者。“中國製造”需全面推行供應鏈管控。該書從汽車、農業、食品、鋼鐵等領域,比較歐美企業“1+N”的獅陣式供應鏈,即由基金等供應鏈鏈主“1”,統籌N個關聯企業組成的全供應鏈陣營,在縱向一體化上較強;日韓企業“N+1”的狼陣式供應鏈,即由商社等隱形供應鏈鏈主,在幕後統籌由N個關聯企業組成的全供應鏈陣營,在橫向一體化上較強。該書呼籲中國企業結合中國國情和文化,借鑒兩種模式,建立産業全生態鏈。
《供應鏈為王》作者楊達卿指出,在物聯網時代,未來的渠道將集中在智慧手機等移動終端,而不是綜合超市或百貨超市。供應鏈競爭是融合商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為一體的綜合競爭。傳統的實體零售渠道在“四流”整合能力和反應速度,都難以和亞馬遜、阿里巴巴等新興企業較量。傳統渠道需要搬家到掌上電腦、智慧手機等移動終端。
在2012年位居全球供應鏈25強企業第二位的、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企業亞馬遜,將在今年6月份推出智慧手機。而收購摩托羅拉的美國谷歌公司,已經進軍電子商務市場,並推出當日達快遞,向供應鏈服務企業轉身。位居亞太供應鏈15強企業第一位的韓國三星,已是全球最大的智慧手機供應商,三星早在2004年就通過三星商城進軍電子商務,2009年三星聯合中國聯通等進軍中國移動電子商務市場。而作為亞洲最大的電子商務企業阿里巴巴,也在謀求推出阿裏雲智慧手機,搶佔掌上電商市場。中國傳統製造商和零售商需轉變觀念,合力開拓掌上市場。(中新網財經頻道)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