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利潤下降5.1% 民企利潤增長20%
去年工業利潤增幅大降至5 .3%
分析稱今年企業情況恐不如去年,國企經營困難可能長期化
國家統計局27日發佈,2012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5.3%,12月當月增長17.3%。2011年12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31.5%。經濟學家分析認為,從2012年9月份開始,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連續4個月正增長,説明從短期看企業經營情況在好轉。
但是,12月份工業利潤增速較11月出現回落,預示著2013年工業增長情況可能出現反覆。從全年情況看,5.3%的同比增速比2011年回落20.1個百分點,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和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情況還出現了同比下降,説明工業企業的情況差于整體經濟,企業經營壓力仍然較大。據機構預測,2013年我國企業經營情況可能比去年更加嚴峻,國企的經營困難更是有可能長期化。
利好
企業短期盈利好轉
直觀看,數據反映的情況還是不錯的。全年增速5.3%,比1-11月份加快2.3個百分點。私營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提升顯著,國有及國有控股、集體企業、股份制企業、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和私營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也均延續了1-11月份的上升趨勢。其中,股份制企業和私營企業利潤率上漲最為顯著,分別上升0 .45和0.54個點。企業去庫存化態勢繼續加強,12月末企業産成品存貨增速由11月末的7.9%下降至7.2%。
由此,工信部工業經濟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文彩霞認為,12月工業盈利態勢在繼續穩固,未來一段時間,隨著企業技術創新、産業和産品結構優化,國內市場需求穩定增長,企業利潤尤其是私營企業利潤空間不斷加大,工業企業利潤將穩步回升。
匯豐銀行宏觀經濟分析師孫珺瑋也表示,儘管單月增速受基數影響有所回落,12月工業企業利潤連續第四個月錄得正增長。隨著經濟增長在四季度築底回升,以投資帶動的總需求回暖,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加快且利潤率繼續回升,作為工業企業利潤增長的領先指標,匯豐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在1月份連續第五個月反彈並創兩年最高水準,這預示著在經濟持續復蘇的前景下,工業企業利潤將繼續改善,這將支援企業再投資以及吸納就業擴大生産的能力。
中國社科院工經所工業運作室副主任原磊給《經濟參考報》記者分析了近來工業企業效益好轉的原因:一是2012年上半年,商務部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穩定出口,使得外需儘管沒有得到根本性的好轉,但在近期出現了明顯的回升趨勢。出口的好轉能夠帶動紡織、輕工、電子資訊等外向型企業效益的提高。二是在國家“擴內需”政策的帶動下,2012年12月份固定資産投資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為企業效益的好轉奠定了基礎。
原磊預計,傳統産業改造和結構調整將促進工業經濟增長動力機制轉變,提高技術創新在促進工業增長中的作用,相信2013年上半年企業效益將繼續延續現在的好轉趨勢,維持在15%-20%之間。
隱憂
經營壓力仍然較大
然而如果進行趨勢對比的話就會發現,27日發佈的數據預示著工業運作情況在2013年還可能有所反覆,企業經營壓力仍然較大。數據顯示:2012年12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17.3%,較11月回落5.5個百分點。相比1-11月,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2012年全年利潤同比增長行業從30個下降至29個,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由盈利轉為虧損。
事實上,一些學者對今年的工業形勢並不樂觀。“2013年,我國工業經濟運作可能進入最近一輪調整週期的尾聲,保持工業穩定發展的有利因素雖然不少,但各方面的壓力還比較大,回升的基礎還比較脆弱,一些不確定性因素可能會對工業運作帶來不可預見的衝擊。”國家資訊中心高級經濟師陳強認為,2011年以來我國經歷的工業調整,並不是一個小週期層面的調整,而是一個較長的中期産能調整過程,整個工業增速下滑的時間、幅度可能超過之前的預期。“我們認為,在七大戰略性新興産業成為經濟增長新引擎之前,經濟將迎來漫長的轉型痛苦期,大部分行業包括一些壟斷行業的日子都會很緊、很難過。”
企業的情況很可能還不如工業整體的走勢,畢竟統計局公佈的是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以上的企業數據。儘管企業利潤數據從去年9月份就開始轉正,但是中國社科院中小企業研究中心主任羅仲偉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中小企業經營情況“沒有大的恢復”。從他最近走訪的多家企業情況看,尤其在珠三角等東南部沿海地區,企業主對未來的市場形勢並不樂觀。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説,去年以來,受國內外因素影響,我國經濟增速下滑,多數企業效益明顯下降,虧損面大幅增加。這裡既有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復蘇緩慢的衝擊和影響,也是我國長期存在的經濟結構、發展方式不平衡性、不可持續性在新形勢下矛盾凸顯的表現。雖然去年四季度以來經濟增長已呈見底趨穩的明顯跡象,但在相當一個時期我國企業發展將會面臨嚴峻挑戰。
更進一步説,2013年的企業生存環境甚至可能不如2012年。“我對2013年經濟的看法是以穩為主,但我覺得平穩的條件下企業的日子並不會好過。這種轉型孕育著企業的全面洗牌,可能有好有壞,壞的全面退出,好的不斷成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副秘書長張立群説。
預警
國企困難將長期化
27日發佈的數據中有一個非常扎眼的數字,就是2012年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同比下降5.1%。這與前兩年國企的快速擴張和高福利形成了強烈的反差。“佔工業企業利潤四成有餘的國有企業利潤同比下降5.1%,較2011年下滑20個百分點,私營企業利潤仍然取得了同比20%的增長。説明私營部門是創造就業的生力軍,決策部門應當善待私營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鼓勵並支援私營經濟的發展。”孫珺瑋點評説。
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也説:“從結構上看,國有企業的實現利潤狀況值得重視。”據他分析,這可以理解為,2012年國有企業的經營狀況受經濟放緩的影響更為顯著,目前的經濟回暖還不足以把國有企業的經營效益拉回來。換言之就是國有企業經營的“速度—效益”型特徵較之其他類型的企業更為明顯。胡遲表示,從改革與發展的角度看,國有企業所面臨的調整結構、轉變發展方式以及抵禦成本上升壓力的任務更加艱巨。國有企業要在與其他企業的競爭中勝出,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繼續發揮重要的主導作用,就必須深化改革,建立更加適合市場競爭的體制機制。
據國研中心企業所預測,如果沒有大的制度和技術創新,國有企業經營困難有可能長期化。該所所長趙昌文向《經濟參考報》記者介紹説:“我們在去年的調研中,企業普遍反映,對未來形勢看不清,感覺存在許多不確定性。我們認為,此次國有企業效益下滑,不是偶然現象,是長期以來國有企業速度效益型增長方式的直接反映和必然結果。在今後一段時期經濟處於中速增長,市場競爭加劇情況下,部分國有企業經營困難的情況可能會長期存在甚至進一步發展。”趙昌文給出了做出這一判斷的四點理由:
中國經濟增長開始由高速向中速轉換,“十二五”期間乃至未來10-20年我國潛在經濟增速呈減緩趨勢似乎已成定局;中國經濟正處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産業升級的攻堅階段,國有企業過去依賴的投資驅動優勢和政策優勢難以再現;資本密集、重資産、規模大是國有企業的顯著特徵,在市場需求放緩和外部環境變化時,重資産大企業短期內更難及時調整,固定成本和鉅額折舊短期內難以降低,因此更容易産生大幅度虧損;國有企業長期存在經營效率偏低、市場開拓能力弱、控製成本能力較低等自身弱項,在短期內難以改善。 (記者 方燁)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