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統計數據  > 正文

全國森林覆蓋率升至21.63%

2014-02-26 13:18 來源:北京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新華社發

  國家林業局25日公佈了第八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成果。清查顯示,全國森林面積2.08億公頃,森林覆蓋率達21.63%,森林蓄積151.37億立方米。其中,人工林面積0.69億公頃,蓄積24.83億立方米。

  第八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從2009年開始,至2013年結束。這5年內,森林面積由1.95億公頃增加到2.08億公頃,凈增1223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由20.36%提高到21.63%,提高1.27個百分點;森林蓄積由137.21億立方米增加到151.37億立方米,凈增14.16億立方米。

  在2009年的APEC會議上,中國政府向國際社會承諾,到2020年,中國要實現森林覆蓋率和森林蓄積量的“雙增”目標,森林覆蓋率目標為23%。

  人工林面積仍居世界首位

  國家林業局局長趙樹叢介紹,森林每公頃蓄積量增加3.91立方米,達到89.79立方米;每公頃年均生長量提高到4.23立方米。隨著森林總量增加和品質提高,森林生態功能進一步增強。全國森林植被總碳儲量84.27億噸,年涵養水源量5807.09億立方米,年固土量81.91億噸,年保肥量4.30億噸,年吸收污染物量0.38億噸,年滯塵量58.45億噸。

  分類來看,天然林面積從原來的11969萬公頃增加到12184萬公頃,增加了215萬公頃;天然林蓄積從原來的114.02億立方米增加到122.96億立方米,增加了8.94億立方米。

  人工林面積從原來的6169萬公頃增加到6933萬公頃,增加了764萬公頃;人工林蓄積從原來的19.61億立方米增加到24.83億立方米,增加了5.22億立方米。值得一提的是,人工林面積繼續居世界首位。

  據了解,我國的森林資源清查始於上個世紀70年代,採用國際上公認的森林資源連續清查方法。第八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投入了近2萬名調查和科研人員,運用了衛星遙感和樣地調查測量等現代科技手段。

  原料林商品林不再實行限額採伐

  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建龍介紹,今年將修改《森林法》,採伐限額指標等問題將得到解決。

  張建龍介紹,我國每年的木材資源消耗量採伐限額是2.7億立方米,據統計,這2.7億立方米並沒有用完,只用了指標的60%。但是有些林農反映沒有採伐限額指標,限額指標拿不到手。

  據分析有兩方面原因:第一個原因,採伐限額指標的分配不公平、不透明,急需要採伐的拿不到指標。第二個原因是申請採伐限額指標程式太複雜,時間過長。

  張建龍説,針對這些原因今年將修改《森林法》。限額採伐是《森林法》制訂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措施,對森林保護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隨著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深化,我們也在搞試點,進一步把短週期的工業原料林、商品林放開,不再實行限額採伐。”張建龍介紹,另外,採伐限額指標申請程式也在搞試點,實現網上申請、網上審批、網上辦證,方便老百姓。

  每年違法違規佔用林地超200萬畝

  清查結果表明:我國森林資源進入了數量增長、品質提升的穩步發展時期。然而,我國森林覆蓋率遠低於全球31%的平均水準,每人平均森林面積僅為世界每人平均水準的1/4,每人平均森林蓄積只有世界每人平均水準的1/7,森林資源總量相對不足、品質不高、分佈不均的狀況仍未得到根本改變,實現2020年森林增長目標任務艱巨。

  趙樹叢介紹,清查結果反映,森林面積增速開始放緩,同時現有宜林地2/3分佈在西北、西南地區,立地條件差,造林難度越來越大、成本越來越高,見效也越來越慢,如期實現森林面積增長目標還要付出艱巨的努力。

  同時,嚴守林業生態紅線面臨的壓力巨大。5年間,各類建設違法違規佔用林地面積年均超過200萬畝,其中約一半是有林地。局部地區毀林開墾問題依然突出。隨著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的加速,生態建設的空間將被進一步擠壓,嚴守林業生態紅線,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底線的壓力日益加大。

  熱點回應

  為何造林不見林?

  形成鬱閉森林需數年

  趙樹叢在回應“植樹不見樹,造林不見林”相關問題時指出,並不是今天造的林明天就要統計到森林面積中去,按照一般規律,長江以南新造的林要形成鬱閉的森林需要3到4年,長江以北則需要5到7年。

  趙樹叢表示,從這次清查結果來看,植樹是見了林的。因為原來人工林地面積是6100萬公頃,現在是6900萬公頃。按照基本規律,長江以南新造的林形成鬱閉的森林,需要3到4年。如果是長江以北,形成鬱閉的森林要5到7年。“就是説今天如果按森林的規劃在北京造一些林子,5年以後才能計入到森林面積當中。”

  造林能治理霧霾嗎?

  林業和氣候變化正相關

  趙樹叢介紹,林業對氣候的變化是正相關的,也就是森林越好,綠地越多,空氣越清新。但是霧霾是工業化過程中生産方式和人們的行為方式帶來的狀況,森林能夠在一些方面阻止污染物和阻止沙塵、粉塵,但是不能解決霧霾問題的根源。

  “大家知道,在上世紀末,北京的沙塵暴是很惡劣的,因為實行了三北防護林工程、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北京北部、壩上地區,一直到內蒙古,這一帶的生態環境有了變化,現在沙塵越來越少了。但是霧霾來了。我想霧霾我們也是有辦法的。”趙樹叢説。

  為什麼制止“大樹進城”?

  成本高不符合自然規律

  有記者問:在一些地區“大樹進城”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産業鏈,對此如何評價?請問下一步的措施是什麼樣的?

  趙樹叢回應:城鎮化過程當中,大家對城鎮綠化的要求在提高,有的地方把原來山上的大樹挖下來運到了城裏。這有幾方面的弊病:一是大樹挖掘過程中造成原來的生態資源的破壞和水土流失;二是大樹在不符合自然生長條件的地方栽種,要付出很大的成本才能栽活;三是大樹在生長過程中,樹冠量很難形成原來應有的數量,所以生態産出都低一些。(本報綜合報道)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