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商業

阿裏騰訊滴滴悉數入局 資本大佬百億火拼共用單車

2017年03月13日 08:49:27  來源:中國經濟網—《證券日報》
字號:    

  阿裏騰訊滴滴悉數入局 資本大佬百億元“火拼”共用單車

  ■本報記者 李 冰

  誰也不會料到,共用單車行業的搏殺來得如此之快。

  從去年秋天開始,共用單車大戰開始逐步蔓延,如今已到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假如有公司年內“倒下”,也不會在市場掀起多大的浪花。而在共用單車廝殺的背後,則是資本大佬的鼎力相助。著名的投資機構有耳熟能詳的阿裏、騰訊、滴滴、小米,也有經緯中國、金沙江等創投公司,還有不被熟知的凱路仕等。

  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網際網路單車這一領域已吸引了30多家投資機構,從2015年起,不到2年的時間,該領域融資規模已超過60億元。業內人士則稱融資規模達到百億元。

  易觀汽車出行行業中心分析師王晨曦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認為現在網際網路單車市場分三個梯隊,第一梯隊以摩拜和ofo為主力,融資規模和車輛投放數量處於遙遙領先的地位;第二梯隊包括永安行、小鳴、小藍、優拜等;其他企業可列為第三梯隊。”

  面對眾多共用單車,有業內人士預測,未來的走向將是大合併。不過,此前投資了共用單車公司ofo的全國政協委員、 新華聯 董事長傅軍傅軍稱,共用單車領域應該有競爭,作為股東,我們不會同意ofo或摩拜合併。他同時指出,共用單車的1元定價合理,惡性競爭以至於免費不合商業邏輯,需儘快停止。全國兩會上傅軍也提交了加快制定“共用單車”法規性管理辦法的提案。

  共用單車讓資本“折腰”

  融資額達百億元

  資本的狂熱不是沒有原因。有投資機構指出,共用單車的市場空間大概在120億元至200億元,而共用單車市場容量會到100億元,整個用戶數會到5000萬人次,甚至1億人次。共用單車似乎蘊含著成為下一個入口級應用的巨大潛力。與此同時,政府的支援,也成為共用單車行業發展的助推器。

  《證券日報》記者梳理了近2年的共用單車融資情況,不難看出其“火爆”程度。

  ofo2015年3月份獲得獵資本數百萬元人民幣天使輪融資;2015年12月份,獲得獵資本和弘合基金900萬元人民幣融資;2016年2月份、4月份,分別獲得1500萬元人民幣A輪融資及1500萬元人民幣B輪融資;去年9月份,獲經緯中國等機構和滴滴出行兩筆融資;2016年10月份,獲滴滴出行、小米科技等1.3億美元融資;今年3月1日,宣佈完成由DST領投的4.5億美元融資。

  摩拜在2015年10月份,獲得愉悅資本數百萬美元A輪融資;2016年8月19日,獲熊貓資本和愉悅資本數千萬美元B輪融資;2016年8月30日,完成祥峰資本領投、熊貓資本、創新工場的B+輪融資;2016年9月份,獲高瓴資本和華平資本領投1億美元C輪融資;2016年10月份,獲騰訊及多家投資機構近億美元融資;2017年1月份,完成D輪2.15億美元融資,由騰訊、華平投資領投。

  優拜單車攜手永久單車進入單車租賃市場,2016年9月份,獲中路資本和點亮資本千萬元人民幣天使輪融資;2016年11月份,獲一村資本等投資機構1.5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2016年12月份,獲得黑洞投資1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

  小藍單車,2016年11月份,宣佈1.5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

  小鳴單車,2016年9月份,獲聯創永宣數千萬元人民幣天使輪融資;2016年10月份,獲凱路仕1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及未透露金額的B輪融資。

  騎唄2017年1月份宣佈完成1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由豐瑞投資領投、渾元投資等跟投。

  根據《證券日報》記者現有的資料不完全統計,目前共用單車獲得融資額已超60億元人民幣。據業內人士估算,共用單車行業的融資規模達百億元。

  而除了摩拜單車和ofo這兩家市場份額比較大的平臺外,市場上還出現了不少新玩家。這其中有民營初創公司,也有國有企業參與,至少有30家之多,而獲得融資的單車其背後都不乏有“大佬”的身影。

  騎唄的團隊主要來自於阿里巴巴,2016年11月3日,騎唄與芝麻信用達成合作就可見背後力量。而騰訊則站在了摩拜一方,滴滴、新華聯集團等多家機構倒向了ofo。

  盈利模式“霧裏看花”

  補貼大戰意味洗牌來臨

  作為資本市場如此熱捧的行業,盈利自然是眾資本最為關心的問題。但這個市場究竟怎麼“玩好”,目前似乎仍沒有找到路徑。

  從今年3月初開始,不少用戶開始頻繁收到ofo和摩拜單車的優惠短信。二者先是推出力度相當的充值返現活動,如ofo開展“任性特惠充值最高返現100%”活動,摩拜單車也開展了類似的活動。

  很快,二者的充值返現大戰又升級成了免費大戰,ofo和摩拜均推出“3月6日至12日免費騎行”活動。但摩拜和ofo都強調並非“補貼”,而是“近期推出的優惠活動屬於正常運營計劃。”

  業內人士表示,無論是運營計劃還是補貼,雙方之所以能開展如此大力度的活動,與其超強的融資能力不無關係。而依照“歷史慣例”來看,一旦補貼大戰開始,也意味著“死亡”的開始。種種跡象也表明,共用單車之爭已進入下半場。

  在資本輸血過猛之後,一個現實問題是,大部分單車使用價格都在1元左右,低廉的租金導致有人對共用單車“造血”能力提出質疑。

  全國兩會期間,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也表示,自己也在關注幾個問題:現在有些共用單車已經從付費往免費方面走了,後續會不會倒貼錢讓用戶騎單車?行業會怎麼演變?那時候會發生什麼事情?

  “其實這就説明,很多投資方也不知道共用單車靠什麼盈利模式能對得起這些大筆資金投入,只是在賭。”有業內人士認為。

  “關於盈利模式,到現在為止,這些企業的主要收入來源還是在於車輛的使用費用。目前來看,還沒有出現全面盈利的企業,並且如果單單只靠車費收入的話也不是一個最佳的長遠發展方式,所以現在各家企業也都在努力去摸索一個多元化的成熟的商業模式,結果如何還需我們拭目以待。”王晨曦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而對於未來走向,王晨曦認為,“2017年就會迎來一輪的洗牌,大約會在年底左右形成相對穩定的市場格局,在這個過程中被市場淘汰的企業大約會是現在的半數,淘汰的方式可能是企業自身倒閉或被收購、合併。”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