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商業

“圍剿”職業病 源頭治理成突破口

2017年01月06日 13:21:05  來源:科技日報
字號:    

  職業病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目前,我國頒布的法定職業病分10類共115種。其中塵肺13種、職業性放射性疾病11種、職業中毒56種、物理因素所致職業病5種等。

  30余個行業面臨職業病危害、累計報告病例逾80萬、導致經濟損失達數千億元……職業病防治面臨嚴峻形勢。我國應如何破解職業病困擾,兜底勞動者的職業健康?

  科學防治,規劃先行。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家職業病防治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部署做好“十三五”時期職業病防治工作,進一步保障勞動者職業健康權益,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規劃》指出,要堅持正確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強化政府監管職責,督促用人單位落實主體責任,提升職業病防治工作水準,鼓勵全社會廣泛參與,有效預防和控制職業病危害,切實保障勞動者職業健康權益,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為建設健康中國奠定重要基礎。

  “這是‘十三五’時期做好職業病防治工作、保障勞動者職業健康權益和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綱領性文件,是保障勞動者職業健康的重大舉措,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具有重大意義。”中國疾控中心輻射安全所所長蘇旭説。

  每年新增職業病病例近3萬

  職業病防治工作事關勞動者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事關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大局。當前,我國職業病危害依然嚴重,與此同時,新的職業病危害因素不斷出現,對職業病防治工作提出新挑戰。

  具體來講,一是職業病危害依然嚴重。全國每年新報告職業病病例近3萬例,分佈在煤炭、化工、有色金屬、輕工等不同行業,涉及企業數量多;二是用人單位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部分用人單位主要負責人法治意識不強,對改善作業環境、提供防護用品、組織職業健康檢查投入不足,農民工、勞務派遣人員等的職業病防護得不到有效保障;三是職業衛生監管和職業病防治服務能力不足。部分地區基層監管力量和防治工作基礎薄弱,對危害資訊掌握不全,對重點職業病及職業相關危害因素監測能力不足;四是新的職業病危害問題不容忽視。隨著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材料的廣泛應用,新的職業病危害因素不斷出現,對職業病防治工作提出新挑戰。

  鋻於此,《規劃》明確提出,要堅持依法防治、源頭治理、綜合施策的原則,到2020年,建立健全用人單位負責、行政機關監管、行業自律、職工參與和社會監督的職業病防治工作格局。並且從落實用人單位主體責任、健全職業病防治體系、提高職業病監測能力和保障勞動者健康權益4個方面提出了系列具體量化指標。

  2020年勞動者工傷保險覆蓋率超80%

  當前,勞動者因工致殘甚至喪命的事件層出不窮,境遇之慘令人唏噓。對此《規劃》指出,勞動者依法應參加工傷保險覆蓋率達到80%以上,逐步實現工傷保險與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社會慈善、商業保險等有效銜接,切實減輕職業病病人負擔。

  《規劃》要求,到2020年,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基本完善,職業衛生監管水準明顯提升,職業病防治服務能力顯著增強,救治救助和工傷保險保障水準不斷提高;職業病源頭治理力度進一步加大,用人單位主體責任不斷落實,工作場所作業環境有效改善,職業健康監護工作有序開展,勞動者的職業健康權益得到切實保障;接塵工齡不足5年的勞動者新發塵肺病報告例數佔年度報告總例數的比例得到下降,重大急性職業病危害事故、慢性職業性化學中毒、急性職業性放射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規劃》提出,重點行業的用人單位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率達到85%以上,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定期檢測率達到80%以上,接觸職業病危害的勞動者在崗期間職業健康檢查率達到90%以上,主要負責人、職業衛生管理人員職業衛生培訓率均達到95%以上,醫療衛生機構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率達到90%以上;健全監測網路,開展重點職業病監測工作的縣(區)覆蓋率達到90%。提升職業病報告品質,職業病診斷機構報告率達到90%。初步建立職業病防治資訊系統,實現部門間資訊共用;勞動者依法應參加工傷保險覆蓋率達到80%以上,逐步實現工傷保險與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社會慈善、商業保險等有效銜接,切實減輕職業病病人負擔。

  此外,建立健全省、市、縣三級職業病防治工作聯席會議制度。設區的市至少應確定1家醫療衛生機構承擔本轄區內職業病診斷工作,縣級行政區域原則上至少確定1家醫療衛生機構承擔本轄區職業健康檢查工作。

  醫療衛生機構個人劑量監測需加強

  目前,我國有約35萬放射工作人員,分佈在6萬家放射工作單位,其中60%—70%的是各級醫療衛生機構中從事放射診療的工作人員。“《規劃》對保障這些從業人員的身體健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蘇旭説。

  蘇旭介紹,防治職業性放射性疾病的重要技術措施主要包括開展工作場所防護監測、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和職業健康監護等。其中個人劑量監測尤為重要,它是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管理的重要內容,是保障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的重要技術手段,是診斷職業性放射性疾病的重要依據。

  “1985年以來,我國普遍推行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和職業健康監護工作,目前全國有200余家個人劑量監測機構,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率逐年提高,目前已經達到70%左右,每人平均劑量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期的2毫西弗左右,逐年降低到目前的0.5毫西弗左右。”蘇旭説。

  對此,《規劃》明確要求個人劑量監測率要進一步提高,到2020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率達到90%以上。各地要結合當地具體情況,制定更為具體的規劃指標。

  與此同時,《規劃》特別強調,要推動職業病防治科學研究,鼓勵和支援職業病防治基礎性科研工作和前瞻性研究,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推廣;加大職業病防治宣傳教育和健康促進,廣泛宣傳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和相關標準,推動“健康企業”建設。

  “職業病防治確實不是一個單位或個人能夠解決的事情,需要多部門聯動,形成合力,只有將其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加強統籌協調,多措並舉,才能切實提升職業病綜合防治水準。”蘇旭説。

  (原標題:“圍剿”職業病 源頭治理成突破口)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