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郭文在南昌已經待了7年。2014年12月註冊公司、2015年辭職創業也一年多了。
他稱自己是典型的草根創業者。面對記者,他道出了創業的酸甜苦辣。
混,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郭文是典型的90後,1991年出生在河南農村,2009年在南昌上了一個二批民辦高職大專。上大學,家裏給了學費和僅夠吃飯的生活費,還想要其他的就只有自己想辦法了。當時想談個女朋友,或者想要個數位産品,只能自己掙錢,創業的種子就這樣在兼職生活裏一點點埋下了。“很多時候對財富的慾望是創業第一動機。”郭文説。
郭文的第一份兼職,是做“凡客誠品”的校園代理。他形容這種代理方式是“簡單粗暴”,賣出去多少貨就給多少提成。郭文做凡客代理一幹就是兩年。他也從一個乳臭未幹的毛頭小子成長為能獨當一面的市場負責人,對他而言,收穫遠遠超過金錢的收入。
2011年,郭文大三實習,他選擇了廣州的一家日化用品公司,擔任天貓店舖推廣。新公司、新團隊、新項目、新品牌、新店舖,一切都是從頭開始,12個人加班加點,每天睡覺不超過6小時,沒有週末沒有休假,4個月,這家新店舖的月銷售額達200萬元。
這種“變態”的工作經歷,為他以後的創業和工作提供了豐富的經驗。至少,熬夜成了習慣。但長時間的熬夜加班幾乎壓垮了郭文的身體,體重也從120斤飆升到170斤。
2013年,郭文回到南昌,去一家事業單位任職,負責網站維護。“在這裡找到了久違的輕鬆和自由,不打卡不簽到,沒有績效考核,每天可以混,偶爾遇到個來辦事的,還能跟著領導蹭個大餐”。
2014年12月的一天早晨,郭文突然厭倦了眼前的生活;“突然想開個公司,繼續折騰,這樣混吃等死沒意義!”
註冊公司第一步是先找辦公場地。那時,這個二線城市的孵化基地和眾創空間還沒今天這麼火熱,辦公場地也不好找。
郭文找了一個“黃牛”,從註冊公司,刻章,拿營業執照,全部由其代理去辦,前前後後2000元(場地600+刻章280+代辦費1000+銀行開戶、打車等),用了20天時間,趕在了2015年來臨之前完成了公司的註冊。
但公司註冊伊始,問題不斷。初次創業,並不知道註冊公司之後需要到稅務局報到,所以很快被罰了500元,給稅務專管員送了500元紅包才解決問題。網站備案,如果自行去辦理,辦理週期是20個工作日。時間太長,只好又去找“黃牛”,給了300元,提供兩份材料,1至3個工作日就搞定了。網站備案時,需要提供居住證,但房東不願意配合去派出所,沒辦法辦理,只好借了身邊朋友的居住證做PS修改,“矇混過關”。
而網際網路經營性許可證,由於“黃牛”報價太高,需要4000元至8000元,所以至今也沒辦。
這麼多創業扶持政策,一個都沒享受到
“過去的一年裏聽到許多創業扶持政策,但回頭想想好像自己一個都沒享受到。”郭文説。
例如創業政策“大學生畢業5年之內開辦公司補貼5000元”。郭文説,“我們去申請時發現,需要這麼多材料:本人身份證、畢業證(在校生需提供學籍證明)、《就業創業證》(或《就業失業證》)原件及複印件、《營業執照(副本)》或《民辦非企業登記證》、《稅務登記證(副本)》原件及複印件;《組織機構代碼證(副本)》、企業財務報表、員工工資支付憑證等原件及複印件;《江西省大學生一次性創業補貼申請審批表》。一大堆材料看完,這5000元已經不想要了。”
郭文算了一筆賬,即使符合條件,不算人工成本和時間成本,單算資金方面的:辦營業執照至少1000元,新公司哪來的企業財務報表,找會計做,又是1000元左右。同時部分區縣為了完成社保任務,還需要提供社保證明。公司每個月需要為每位員工繳納社保1000元左右,南昌社保局的規定是繳納3個月以上才能開社保證明。也就是需要繳納3個月社保,然後再帶上這一大堆材料才能去領這5000元,划算嗎?
還有“免息或者貼息貸款扶持”,初創公司財務制度不明晰幾乎是通病,沒有清晰的財務制度,沒有專職的財務人員,沒有固定資産抵押。“但我們看遍所有政府貸款條件後,除了某組織的小額貸款,幾乎千篇一律地需要公務人員擔保這一‘變態’條件。可是,有哪個公務員願意為一個小小的創業公司做擔保?”
而某組織提供的無擔保貸款的條件也讓人望而卻步,郭文初步整理下,大概需要70份材料:貸款申請表、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開戶許可證、稅務登記證、驗資報告、貸款卡、密碼及近期查詢結果、股權轉讓證明、實物出資的資産評估報告、簽字樣本、公司章程、權力機構出具的貸款申請決議、法定代表人對經辦人授權委託書、辦公地址租賃合同、資質證書、特許經營證書、法定代表人及配偶身份證、法定代表人代表資格證明、戶口本、婚姻證明、個人簡歷、最高學歷證明、近3年合同清單、近期重要合同、當期和近3年的財務報表、當期財務報表的二級科目明細、主要結算銀行近6個月銀行對帳單、當期和近3年繳稅憑證、連續6個月代發工資清單、徵信授權書、能證明企業在當期經營的證明文件,等等……其中必須提供的佔一半以上。
眾創空間林立,卻沒有一個屬於我
為了節省成本,郭文的公司入駐了一個政府辦的眾創空間,“可自入住開始,噩夢也隨之開始了。負責人隔三差五跟我們講所謂的政策,以入股方式來談判,説只要願意讓他個人入股,就可以把政府的創業補貼給我們”“善良的我們選擇了相信,迎合著他們做了許多所謂支援政府工作的項目,可最終一毛錢也沒拿到,截至目前還有16萬元欠款沒有給我們。”
郭文説,除了所謂政策和資金的空頭支票,更讓人無法容忍的是各種領導參觀接待,各種講座交流,各種資源整合的會議。去年經過市科技局認定的首批眾創空間就有30家。縱觀這些創業基地,營利模式幾乎沒有,更多是想獲得政府的經費支援或者入股創業者。
國內的眾創空間很多地理位置偏遠,周邊服務配套不完善,還有一些所謂的大牌加盟,像菜鳥物流眾創空間、騰訊眾創空間、漢昀孵化器等,對創業者而言入駐成本太高。以騰訊眾創空間為例:399元/位,按照初創團隊3~5個人的數量,一個月房租就要達到2000元以上,還不包括距離較遠員工的打車、時間、客戶談判等成本。2000塊錢創業者可以租個三室兩廳解決吃住辦公問題。
最重要的是生存下來
郭文告訴記者,他身邊很多創業同行關閉了公司,又重新回到打工大軍中。自己的公司發展很慢,但還沒有死掉。
為什麼沒死掉,郭文分析,首先是團隊,團隊很穩定,因為創業之前大家都已經認識了5年以上,有著最基本的默契和信任,在出現問題時能夠在原則上保持一致,在缺錢的情況下每個人都能盡其所能提供幫助;其次是産品,一開始的時候沒有選擇做平臺類産品,而是先從銷售做起,保證了團隊的基本運營費用。
“兩年來,我們白手起家,不拖欠員工工資,偶爾還發點福利;沒找過投資人,核心團隊也沒問家裏要過一分錢。到今天我們有20多名員工,能做成這樣,就説明我們在向著一個好的方向發展,這個就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郭文感慨地説。
他希望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誡創業的小夥伴,不要一開始就夢想著建什麼平臺,在網際網路極其不發達的城市創業,最重要的是生存下來。
(應採訪對象要求,郭文為化名)
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 李菁瑩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