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商業

代工教父鴻海的焦慮症:砸在郭臺銘頭上的蘋果

2016年09月18日 13:37:45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代工之王”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鴻海”)在日漸微薄的代工利潤下,開啟了它“買買買”的轉型之路。

  如今形勢仍在惡化。今年第二財季,iPhone銷量自上市以來首次下降。作為iPhone的第一大代工廠,或許沒有誰會比鴻海更能感受到,i-Phone銷量下降給供應商們帶來的焦慮。蘋果給鴻海貢獻了約一半的營收。而今年前7個月,鴻海有5個月的營收為負增長。

  焦慮不只來自蘋果。今年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結束高速增長,進入微增長時期,直接導致鴻海旗下負責代工安卓手機的富智康(全稱“富智康集團有限公司”)上半年營收與利潤急劇下降,其中利潤減少了八成多。

  依靠先後代工諾基亞、蘋果這樣的手機巨頭,鴻海成為了代工界的巨人。然而大客戶蘋果公司業績下滑、以及智慧手機行業增長疲軟、代工行業利潤微薄等,如同數座大山壓在鴻海的頭上,內憂外患之下的鴻海,在最近半年時間裏,動作頻頻開啟“買買買”模式,實施應對之策,試圖實現從低端組裝代工走向前臺品牌的轉變。

  焦慮之源

  除了蘋果公司,恐怕沒有誰會比臺灣鴻海集團更希望,剛發佈的新品iPhone7大賣。

  當下,鴻海與蘋果看起來就像一根繩上的螞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鴻海旗下子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團(下稱富士康),以代工iPhone而聞名。蘋果的18家組裝廠商中,富士康佔據了其中的7家。

  IDC分析師高鴻翔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蘋果公司大約有7成的i-Phone都交由鴻海代工,此外還有大約65%的iPad也由鴻海進行代工。而iPhone又是蘋果公司的最大營收來源,數據顯示,其2015財年給蘋果的營收貢獻超過三分之二。

  但今年以來,蘋果的日子並不好過。今年第一財季,iPhone銷量同比增長停滯,營收較去年同期僅增長1%。第二、第三財季,蘋果的營收同比平均下降15.5%,iPhone銷量下降是導致其蘋果營收下降的重要因素。

  這是蘋果公司自2003年以來的首次營收下滑,iPhone銷量也是自上市以來首次下降。儘管蘋果沒有公佈iPhone各型號銷量,但外界普遍認為iPhone6s的銷量不如預期。有媒體報道稱,蘋果公司減少了今年第一季度iPhone6s和iPhone6sPlus的産量,較原計劃可能削減了三成左右。

  這帶來的連鎖反應就是,作為蘋果Phone6s和iPhone6sPlus的主要代工廠之一,河南鄭州富士康的員工們今年春節前夕就遭遇了“無班可加”的尷尬,而往年這個時候連回家過春節都是奢望。彼時,甚至河南省鄭州地方政府貼出公告,向富士康旗下的5家企業發放了共計約8000萬元的失業保險穩崗補貼。

  作為蘋果的第一大代工廠商,鴻海的業績也急轉而下。今年前7個月裏,鴻海有5個月份的營收同比出現負增長,正增長的2個月也均未超過0.5%。

  不僅僅是蘋果,整個智慧手機行業都品嘗著增長疲軟乏力帶來的痛苦。據IDC數據,今年上半年第一、第二季度,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僅增長0.2%與0.3%。

  鴻海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富智康,主要負責安卓手機代工,小米、華為和新力等都是其客戶。今年上半年,富智康的營收為23.07億美元,同比下降39.8%,主要原因是主要客戶在今年的市場佔有率急劇下降,因此削減了外包業務,需求降低。

  中國手機聯盟秘書長王艷輝向經濟觀察報表示,一方面目前智慧手機市場正在逐漸飽和,另一方面智慧手機的創新也到了一定的瓶頸期,手機廠商在創新方面難以突破,因此消費者的反應不會特別強烈。

  在供應商和手機廠商雙雙面臨業績壓力時,來自“業績之源”的蘋果對其供應鏈廠商強力施壓。在i-phone7發佈前夕,臺灣消息稱蘋果要求臺灣下游零部件供應商將其報價調低20%左右,調到與大陸供應商的價位類似,這遭到日月光半導體製造公司以及鴻海旗下公司等臺灣廠商的抵制,聲稱若如果沒有合理利潤將不接受蘋果訂單,目前仍在僵持。

  而大陸地區人工成本上漲也是富士康無法繞開的問題。尋找低廉的勞動力成本是富士康建廠的一貫目標,富士康在深圳的工廠建設于上世紀80年代末,當時深圳的土地、勞動力資源都十分低廉,而如今這些優勢都在正在逐漸消失,這些難題都導致其代工利潤越來越微薄。

  對鴻海這樣的代工企業而言,成本必須被嚴格控制。市場研究公司IHS曾對iPhone6進行拆機分析,稱每部iPhone6手機富士康僅能賺4美元到4.5美元的代工利潤,折合人民幣大約在25元左右。而去年鴻海集團的財報顯示,鴻海的毛利率約為5.8%。

  重重壓力下,鴻海選擇收購一些曾經輝煌的老牌科技企業,比如日本夏普,從供應鏈的下游組裝代工往上游核心零部件供應進擊;比如收購諾基亞,或將借其品牌在功能機和低端智慧機市場分“一杯羹”。

  “買買買”的佈局

  今年8月,鴻海對夏普的收購通過了中國商務部的審查,鴻海以3888億日元(約253億人民幣)注資,收購夏普66%股權,夏普成為鴻海的子公司,塵埃落定。

  夏普在液晶螢幕方面有著較為先進的技術,在業內被稱為“液晶之父”。而外界普遍認為,在明年iPhone的10週年之際,蘋果公司將給2017年iPhone採用OLED螢幕,而顯示屏是智慧手機最為核心的零部件之一,在供應鏈中佔據重要地位。

  目前,OLED面板市場中,三星佔據了寡頭地位。據韓國市場諮詢公司UBIResearch,今年第一季度,三星OLED螢幕的出貨量佔據了全球OLED屏出貨量的95%。而鴻海似乎鐵了心要從中分“一杯羹”——新任夏普社長、鴻海副總裁戴正吳表示,向鴻海注資的3888億日元中,將有2000億日元用於OLED螢幕的研發,戴正吳還希望能與日本螢幕(JDI)進行合作,共同開發産品,組建聯盟,對抗目前在OLED産業上佔據優勢的韓國企業。

  高鴻翔稱,鴻海如果能通過夏普的 OLED螢幕技術在明年實現OLED螢幕量産,那麼便有可能成為蘋果OLED螢幕的第二個供應商,這也符合蘋果在同一元器件上的雙供應商策略。

  如果能夠成為蘋果OLED屏的供應商,那麼鴻海無論是在供應鏈中的地位還是利潤,都將得到提升。

  在5月份,富智康以3.5億美元收購微軟手中的諾基亞功能手機業務。富智康主席董文欣表示,預計諾基亞品牌可佔全球功能手機市場,25%到33%的份額,在歐洲市場和中東、非洲、東南亞和印度等市場,功能機仍有很大需求。

  第一手機研究院院長孫燕飚向經濟觀察報表示,諾基亞曾是鴻海集團的主要客戶,鴻海能夠成為全球代工巨頭,諾基亞居功至偉,對諾基亞品牌的收購,或有一定的情結因素。

  此次收購,鴻海還從微軟手中獲得,位於越南北寧的一家製造工廠,這也將提高鴻海的産能,並且越南的勞動力也更為廉價。高鴻翔認為,諾基亞在功能機市場仍有較高的市場佔有率,並且功能機業務與鴻海主要客戶的智慧機業務不産生衝突,再加上得以提高産能,對鴻海而言走這“一步棋”是值得的。

  董文欣表示,明年10月微軟與諾基亞的授權合同到期後,鴻海會跨入智慧手機的設計、製造與生産,諾基亞是鴻海由硬體製造向設計、銷售與服務價值鏈延伸的重要策略。王艷輝認為,不論是收購夏普,還是諾基亞,都表現出了鴻海從低端組裝代工走向前臺品牌的意識。

  “但諾基亞要重振以往雄風,不太可能,”孫燕飚認為,借鑒TCL通訊運營中低端品牌手機阿爾卡特的經驗,鴻海基於自己的製造産業鏈,要借諾基亞的品牌做中低端手機賺取一些利潤,是比較可行的,但想要走向高端,無論從手機産品創新的角度,還是鴻海運營手機品牌經驗的角度來看,都缺乏可行性。

  尋找更廉價的勞動力資源,也是富士康的一貫策略。

  而中國曾經低廉的製造成本,正逐漸失去優勢。據美國波士頓諮詢集團2015年發佈的《全球製造業的經濟大挪移》,由於中國工人薪資的上漲、人民幣匯率提升以及中國能源成本的提高,中國製造業的成本僅比美國低了4%,而印度則低13%。

  或許正因為此,富智康今年上半年財報表明,富智康在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省的新廠房,將於2016年下半年開始營運,富士康在該工廠的未來總投資將達到50億美元。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也表示,將繼續尋求其他在印度建設工廠的機會。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