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民間投資增幅連續下滑引起政府和業界的高度關注。是民間資本對當前經濟形勢缺乏信心嗎?其實不然。記者近日在多地採訪了解到,在新技術、新産業、新模式、新業態的“四新經濟”領域,民間資本表現很活躍,好項目、好企業“不差錢”。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民間投資增速從2015年全年的10.1%滑落至2.8%。為此,國務院多次召開會議部署擴大社會投資尤其民間投資的工作。雖然整體增速滑落,但在一些地區民間投資表現卻比較活躍。寧夏、海南增速超過20%,體量大、基數高的江蘇和廣東,也分別達到11.1%和19.6%。在這些表現強勁的地區,除房地産回暖帶動民間投資增長外,新經濟也受到民間資本青睞,成為民間投資的“新藍海”。
民間資本為什麼熱衷新經濟領域?
廣東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陳鴻宇説,民間資本對市場的感知最為靈敏,像廣東、江蘇等地的新經濟之所以能夠吸引民間資本,説明這些領域有較好的發展前景和收益。
據廣東省統計部門分析,從民間投資流向看,先進製造業、高技術産業、資訊産業是民間投資的重要領域。數據顯示,1-5月,上述三個産業民間投資分別增長21.4%、30%、37%。與之對應的是,這些領域的經濟數據也搶眼。統計顯示,上半年先進製造業完成增加值6937億元,增長9.6%,高於規模以上工業2.9個百分點;高技術製造業完成增加值3865億元,增長11%。
在民間投資總量最大的省份江蘇,民間資本也表現出了對新經濟領域的“偏好”。統計分析顯示,蘇州市民間投資增長最快的行業分別是智慧電網和物聯網、生物技術和新醫藥、新型平板顯示以及軟體和整合電路,增速均在20%以上,有的行業甚至翻番。
編碼器是機器人中最重要的核心零部件之一,目前國內這一産品多依賴進口。盈動高科因在這一技術上的突破而獲得了資本的“親密接觸”。公司副總經理羅日輝説他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頻繁接洽風險投資機構,目前已獲得多輪投資。
近年來,虛擬現實(VR)、人工智慧(AI)等新技術更是成為創投界的“新寵兒”。在深圳等地,一批風投機構追逐乃至專注于新技術投資。由IDG資本、松禾資本等知名機構領投的柔宇科技,兩年多裏獲得四輪風險投資,估值迅速躋身10億美元,成為“獨角獸”企業。
騰訊公司看好網際網路醫療,預計其市場容量將達數萬億元,截至目前,騰訊已向10家公司累計投資約5億美元;主打“名品+特賣”的電商唯品會已連續十多個季度盈利,唯品會CEO沈亞表示將在廣州投資30億元開拓新業務。
除市場外,環境的不斷優化也激發了民間投資的熱情。廣東對企業和社會組織能夠自主決定、自擔風險、自行調節、自律管理的事項,政府不再審批。去年,廣東又對企業投資項目實行準入負面清單管理,除部分禁止投資及需要準入審批的項目外,大部分企業投資項目不再需要審批,同時啟用全省統一的網上備案系統,企業投資負面清單以外的項目,只需上傳相關證照和項目資訊即可完成備案。
廣東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汪一洋説,這些優化政府服務、營造良好營商環境的舉措,為激發民間投資積極性起到了有效的促進作用,調動了民間投資意願。
另外,有經濟學家還認為,廣東、江蘇等地之所以民間投資增速較快,與這些地區較早謀劃轉型升級、“舊經濟”包袱不大密切相關。“可以肯定地説,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到位,民間資本就不缺信心,市場就有活力。”陳鴻宇説。
儘管民間資本“熱衷”新經濟,但新經濟的發展仍會遭遇“舊障礙”,市場準入限制以及“玻璃門”“彈簧門”“門中門”等現象依然存在。記者調查時有企業家反映,“一些領域的門是打開了,可走廊還很長。”這表明,企業對簡政放權還有較高的期待。
西部某市一家新能源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説,一些項目表面看向民企敞開了大門,但設置的資質條件非常苛刻,如限定“企業要有30年以上行業經驗”等,民企只能眼巴巴地“熬年份”了。
業內專家建議,還應從理念和政策上加大“拆‘門’破障”力度,鼓勵民間資本進入更多領域。
上海有色網CEO范昕説,企業盼望國家在準入門檻、資訊共用、監管服務等方面繼續優化環境,“企業生存得好,投資就會有連續性”。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