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中,中國經濟“半年報”如何表現?猜測頗多、議論不少。專家指出,鋻於今年以來眾多經濟指標穩定的表現,中國經濟“半年報”不會讓世界“失望”。未來,中國經濟在守住增速底線的同時,還將繼續“發力”,為世界經濟注入更為強勁的信心。
上半年表現“給力”
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在這樣一個時期,我國經濟在上半年的表現仍然可圈可點。今年以來,經濟增速在合理區間穩定運作,一季度經濟增長6.7%,社科院、國家資訊中心等多家機構預計二季度經濟增長將能維持在6.7%左右。
“上半年中國經濟基本上可以描述為‘由落轉穩’。受益於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穩增長政策的支撐,推進城鎮化、簡政放權等具體措施開始逐漸顯現成效,‘穩’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特徵。”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
眾多經濟指標的穩定表現成為一大亮點。就産業指標而言,統計局數據顯示,1-5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9%,3月以來,各月增速均未低於6%;服務業營業收入持續回升,1-4月份,生産性服務業、高技術服務業分別增長9.4%、13.2%。從民生指標來看,1-5月城鎮新增就業577萬人,完成全年計劃目標的57.7%,失業率一直保持在5.1%左右;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在2%左右小幅波動,1月份為1.8%,2月、3月、4月份均為2.3%,5月份小幅回落為2%。
“量”保持穩定的同時,經濟的“質”正在提升。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經濟發展研究組指出,上半年,工業生産結構、投資結構持續優化,高技術産業、先進的裝備製造業增速加快、比重提升,高技術産業投資、科教文衛投資快速增長;新型消費業態發展迅猛,網上零售、消費升級相關的休閒娛樂類商品銷售增長較快。
經濟增速有底線
在經濟調整轉型期,我國經濟增速可能會出現一些波動。應該認識到,短期內這種波動是難免的,但波動不是沒有底線的。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表示,經濟增速是有底線的,根據測算,我們在“十三五”期間,到2020年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GDP(國內生産總值)的年均增長不能低於6.5%。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指出,我們通過推動結構調整來促進結構轉型,保持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今年能夠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
“説中國經濟增速有底線、不會‘硬著陸’,我們的信心主要來源於兩方面:一是中國經濟的基本面,當前我們仍處在推動工業化、新型城鎮化時期,基礎設施、相關産業的發展仍有很大空間,十幾億的人口市場也是重要支撐;二是我國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我們的穩增長政策已經開始顯現成效,未來,在保民生、促消費等具體領域我們的宏觀調控還將發揮大作用。”張立群説。
中國銀行三季度中國經濟金融展望報告指出,雖然我國經濟下半年仍將面臨著全球金融市場動蕩等外部不確定因素及國內經濟總需求疲弱等內部挑戰,但考慮到,新開工項目增加較多,基礎設施投資較快增長,新興産業、新消費業態等增長較快,經濟結構轉變速度明顯加快,佔GDP比重超50%的服務業在三季度有望保持7.5%左右的較快增速,綜合分析,三季度我國GDP增長依然在6.7%左右,全年增長也能保持在6.7%左右。
仍被視為“優等生”
中國經濟穩定、良好的表現正得到外界越來越多的“掌聲”。近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等國際組織先後對中國經濟表示肯定。IMF第一副總裁利普頓日前表示,中國經濟繼續向可持續增長的方向轉型,在一些關鍵領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進展,近期增長前景已明顯增強。
經合組織日前在巴黎發佈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指出,中國經濟增速仍位居世界前列,中國經濟多個積極信號不容忽視,包括社會消費增長勢頭強勁、電子商務等新興産業蓬勃發展。同時,中國市場需求的提振,也為疲軟的全球貿易提供了重要支撐。
外媒對於中國經濟肯定的聲音也在增多。近日,《瑞士商報》的報道援引5月中國經濟數據,稱讚了中國工業、零售業等眾多領域形勢轉好、趨穩;美國《財富》雜誌網站日前發表了一篇題為《別只看眼前,其實中國表現相當好》的文章;德新社、《華爾街日報》等國外媒體認為,中國經濟正處於上升狀態。
全球性管理諮詢公司埃森哲26日在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發佈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在對119位在華跨國企業高管的訪問中,絕大多數跨國企業高管依然看好中國市場潛力,其中有71%的高管正計劃在未來幾年增加對中國的投資。
“相比于前一段時間,可以明顯感受到,外界對於中國經濟的擔憂、中國經濟‘硬著陸’等評價都在減少,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肯定與讚賞,這正是源於中國經濟這半年來的穩定表現被外界所認可,世界對中國經濟的信心在增強,而隨著中國經濟繼續向好發展,這種信心將會不斷被強化。”張立群説。(本報記者 邱海峰)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