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人士表示,公司自2001年借殼上市之後一直是管理型公司,地鐵的運營、維修等具體工作由其他外包公司承接
■本報記者 桂小筍
連續十年營業收入均過億元,有著豐厚的利潤且經常實施現金分紅,然而,員工人數有些“少的可憐”。 A股上市公司申通地鐵把這些特點全部集于一身。公司2013年年報顯示,在職員工僅有19人,5名技術人員、6名財務人員、2名行政人員和6名管理人員。
大多數投資者普遍認為地鐵運營並不屬於輕資産行業,因此,申通地鐵的員工人數如此之少難免讓人生疑。對此,《證券日報》記者以投資者的身份致電公司諮詢相關事宜,公司人員稱,之所以員工人數比較少,是“因為公司是管理型的公司,地鐵的運營、維修保護這些事項,都委託給了其他公司,有很多人在為地鐵服務”。
管理型公司形成源於重組
記者查閱資料了解到,申通地鐵原名為上海淩橋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于1992年5月19日經上海市建設委員會批准,採用社會募集方式設立。公司股票于1994年2月24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公司原屬城市供水行業,經2001年6月29日股東大會決議通過進行資産重組後,于2001年7月25日起正式更名為上海申通地鐵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變更後屬軌道交通行業。
不過,申通地鐵的員工人數卻長期維持在20人以下,由於員工人數和業績情況反差明顯,曾在今年引發媒體對此的報道和質疑。記者以投資者的身份致電公司,相關人士解釋,形成這種狀況主要是因為申通地鐵是管理型公司,2001年借殼上市之後,公司一直是這种經營模式,地鐵一號線的運營和維保等人員都是委託給其他公司。
為何公司將地鐵一號線的運營、安保、維修等業務委託給其他公司?上述人士解釋:“這是歷史問題。地鐵運營關係到民生問題,原有的地鐵運營公司已經很成熟”。
該人士進一步解釋,“申通地鐵和委託運營的公司有一個長期合同,約定原則性的條款,在此基礎上,每年再簽新的合同,(合同價格)參考市場的變化。我們是協議價格,可以看到地鐵運營的(業績)有所下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委託方單位的員工薪水在上漲,人員成本在增加”。
一季度凈利潤銳減
申通地鐵的主營業務是上海市地鐵一號線的經營權。2013年年報顯示,這條地鐵線路給公司帶來了約7.17億元的營業收入和約1.2億元的凈利潤。不過,從年報中可以看出,在最近兩個會計年度裏,公司的營業收入有所下滑。
對於營業收入的下滑,公司解釋,“2013年新線開通帶來一些換乘客流,地鐵一號線本線段客流略有增長。但是,隨著乘客換乘選擇的日趨多樣化,一號線的換乘客流佔比也呈上升態勢。在凸顯網路化運營便利和實惠優勢的同時,由於內環以內軌交線路密度的不斷加大,且新線運營日趨成熟,乘客在網路中的換乘方式有了更多的選擇。報告期內,一號線平均乘距下降,導致平均票價下降,因此,營業收入略有下降”。
而申通地鐵2014年一季報的表現更能説明問題:一季度公司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1425萬元,同比下降幅度達到45.14%。公司解釋,日常運營成本上漲導致凈利潤下滑。
不過,從上述人員的答覆中不難看出,未來申通地鐵面臨的主要問題除了地鐵線路增加一號線平均乘距下降之外,還有維修、運營成本上升帶來的成本控制問題。“隨著運營年份的增加,後續的維修成本也將上升。”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