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際網路領域,招聘更像是一個傳統行業。目前,大部分的招聘網站的年均增速僅在15%到20%之間,與網際網路其他行業相比增速很低。今年,趕集網招聘版塊的收入大概在7億多元,與去年的2億多元相比翻了幾倍,遠高於行業平均增速。我們體會到兩個顯著變化:來自二三線、三四線城市的流量佔到了80%多;來自移動網際網路的流量佔到了總流量的50%以上。專注用戶體驗、緊抓移動網際網路機遇,讓我們的商業模式不斷創新。作為一個平臺型的網際網路企業,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發力期。
數據顯示,趕集網一天最多收到17萬份簡歷,以獨立訪客的IP計算、每月的活躍用戶有2億人。假如把所有崗位比作金字塔,上端的是白領職位,那麼下面是龐大的基層崗位需求。去年,北上廣這些大城市的流量就只佔到了我們全部流量的15%左右。二三線城市、三四線城市的消費力近些年迅猛上漲,“屌絲經濟”開始逆襲。決不能忽視中國好幾億的、月收入幾千元人群的消費力,或許單人貢獻額度並不高,但這一規模龐大的群體創造了旺盛的購買力,從這個意義來説,“屌絲經濟”其實也是種“長尾經濟”。研究他們的需求和習慣,提供完全不同的用戶體驗,消費者就會“用腳投票”作出選擇。
舉個例子,你想通過網路找份工作,需要先註冊,進入首頁看到大量白領崗位的廣告,翻了好幾頁才能看到基層崗位,找到職位後你看不到企業的聯繫方式,必須投遞簡歷。但目前趕集網的做法是,把服務員、保安、前臺、行政助理等非常基礎的大眾招聘放在首頁,直接點進去看到公司電話就可以撥打,不需要投遞簡歷就能直接和老闆溝通。中小企業一開始在趕集網上發佈招聘資訊完全免費。在免費基礎上,供需雙方資訊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平臺。到最後,你下載一份簡歷我收4元錢,平均15份簡歷有5個面試,5個面試有一個入職,和線下需要花費500元至1000元招一個人相比,我們的成本極小。
今年2月14日起,趕集網舉辦了為期15天的招聘節活動,日均求職者從去年的300萬增加到800萬,每天在趕集招聘節專區找工作的人數就超過230萬人,5天就超過了1000萬人,相當於350場3萬人規模的大型線下招聘會。這也意味著,網路招聘有望成為中基層人才求職的第一通道。如果你不著急招人就免費發帖,著急就以4元一份的價格看簡歷,100元就可以把資訊“置頂”一個禮拜。我們不阻斷資訊、提供一個免費平臺、超低成本幫用戶招人,是對現有垂直網站動輒幾千元套餐的顛覆。雖然也有針對大企業2000元的套餐,但是中小企業和個人的需求完全通過自助操作就能完成。
同時,我們在移動互聯上做了很多創新。移動互聯不僅給趕集網所處的分類資訊領域帶來巨大影響,而且為傳統産業和網際網路産業都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戰場,它不是替代,而是一個全新時代的到來。目前,我們有超過50%的流量來自移動網際網路,預測明年這一比例將超過70%。
越來越多的用戶通過手機上網是網際網路發展的潮流。然而,很多垂直型網站的移動流量佔比僅20%,面臨巨大的發展壓力。因為垂直網站專注于細分領域,不管是找房子、找工作還是找二手車,他們遇到的問題是一樣的:用戶使用頻次低。我買完房子下次再有需要可能就在五年十年後,所以客戶在手機上使用並下載這個客戶端的意願偏低。
這時候,平臺型網站的後發優勢就開始顯現。我們為什麼叫做平臺型公司?因為我們是一個把用戶和大量中小商家結合到一起的平臺。從搬家服務、保潔服務、家教私人教練、到修馬桶的個人,大量的生活小商家都在這個平臺上。生活服務非常零散,需要大量運營和線下進行整合,所以我們有幾億的市場投入和全國好幾萬人的線下隊伍。
在跟蹤用戶行為的時候,我們發現用戶真的像我們廣告詞中所説,看完工作看房子,看完房子找服務,再去交友。作為一個生活服務的入口,我們考慮到用戶整個生活的軌跡,並且在移動網際網路非常明顯地感受到了用戶的這種軌跡。手機客戶端每天幾十萬的下載量,是我們在移動網際網路上優勢的體現。
其實,平臺型公司有一個很長的醞釀期,早期掙不到錢。2004年,我從矽谷回國創業,當時美國已經有了資訊分類網站Craigslist。國內的分類資訊還發佈在報紙上、貼在電線桿上或者樓道裏。幾乎同一時期,大家都看準了這個機會,幾千家網站開始做分類廣告。垂直網站往往只做一個品類,房子、車、招聘,把商家聚集起來,打大量的廣告,把用戶收集到平臺上,然後開始找商家收費。平臺型公司則對商家和用戶都免費,積累起大量的用戶和商戶才會發力。從2005年到2009年,分類資訊平臺網站在外界沒有什麼聲音,因為都在一點點積累,沒有極大用戶量,商業模式就無從談起。
現在,我們花了近十年時間建立起的大平臺已經到了發力期。我們做了很多創新,提供私人定制服務,之前在PC很難實現,但在移動上我們可以隨時找到這個用戶做定點推送。可以説,移動網際網路給了我們一個很大的機遇。 □ 趕集網CEO 楊浩涌
(本報記者 陳瑩瑩整理)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