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觀察
民營銀行將帶動金融體系制度完善。一系列懸而未決的存款保險制度、資訊公開制度等將破繭而出。
近日,各界關注的民營銀行設立塵埃落定。10家民間資本入選首批試點,5家民營銀行靜待破殼。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從未正式開放過民營銀行市場準入;僅僅在城商行中,存在極個別民營銀行,它們都是“個案”。而唯一可以由民營資本設立的小額貸款公司轉村鎮銀行,一直無法吸收公眾存款。
民營銀行設立對整個中國金融業而言顯然意義重大。
一是推動産融結合邁向更高層面。高層次的産融結合是以金融資本為手段推動産業資本的發展,以産業的發展促進金融業務的深化,出發點和落腳點是聚集金融資本實現産業規模與效益的擴張,提升産業競爭力。
二是成為銀行業改革突破口。民營銀行機制靈活,敢於創新、善於創新,有助於提升銀行體系活力,改善金融服務。尤其是網際網路企業,作為一種新的企業形態,將為金融業注入網際網路思維。
長遠來看,阿裏、騰訊獲得銀行牌照後,將通過戰略合作、並購等迅速做大資産端,網際網路金融機構將逐漸構築起對抗傳統金融機構的全面競爭格局。中國銀行業不可避免面臨一波重組。另一方面,民營銀行將帶動金融體系制度完善。一系列懸而未決的存款保險制度、資訊公開制度等將破繭而出。可以肯定的是,民營金融機構的活躍,將對中國金融業的競爭及市場經濟的完善與發展形成積極影響。
民營銀行有其合理性,是經濟和産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産物。當然,政府監管部門也不能忽視民營銀行給本身就相當脆弱的國內金融體系帶來的風險增量。比如,民間資本對於銀行業蘊含的高風險,以及對專業管理和風險控制的高要求和高難度,估計不足,甚至有傳統思維作怪,即銀行關乎社會穩定、即使虧損或倒閉,也會得到政府的隱性擔保。
此外,民間資本可能對銀行資本補充的準備不足。銀行業對資本的要求很高,隨著業務的快速擴張,大額資本的動態補充成為常態。由於實體産業與金融業具有較強的順週期性,金融機構資本緊缺時也是産業集團最缺錢的時候。再如,資源整合失效可能引發管理動蕩。
銀行業務的經營文化和管理要求與産業集團有較大差異。民營銀行運營中,既要注意集團企業文化的共性,對金融業務有適當駕馭力,也要充分照顧銀行的個性。如果未使二者良性互動,勢必危及公司經營管理。如眾多基金公司頻繁更換管理層即是受此影響。
因此,如何利用好這一資本形式改造現有國內銀行業,充分發揮其“鲇魚”效用,促進經濟健康發展,是未來銀行業的重大課題。但毋庸置疑,今後民營資本將成銀行業的重要發展力量,面臨的各類問題將在發展中得到有效解決。中國已全面明確市場化的改革方向,將使民營銀行迎來最好的發展時機。
□史晨昱(北京 學者)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