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商業  > 正文

2013,中國海外投資井噴年 投資不局限資源

2013-12-31 09:08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企走出去的第二次浪潮

  今年全球對外直接投資復蘇乏力,而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卻迅猛增長,各類並購金額不斷刷新紀錄。根據商務部的數據,2013年1-11月中國境內投資者對外直接投資(非金融類)累計達802.4億美元,較去年的625億美元同比增長28.3%。其中,對俄羅斯、美國、澳大利亞、歐盟、東盟的投資分別實現685%、232.2%、109.3%、89.9%、35.3%的高速增長。2013年是中國對外投資持續增長的年頭。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毫無疑問,中國對外投資迎來了黃金時期。

  投資不再局限于資源

  在過去十年,中企對外投資年平均增長都在30%左右。今年,國內外環境的變化都為中企海外投資提供了機遇。不少專家認為,中國對外投資的增長一方面是金融危機帶給中國的機遇,中國強大的外匯儲備能夠支撐企業走出去。周世儉認為,“歐債危機給中國提供了20年來最好的投資機遇。”另一方面,國內企業已經有參與國際競爭的需要,而國內投資環境,尤其是製造業投資環境不是特別好,很多企業熱衷到海外創業。同時人民幣升值使中國企業出去投資的成本大大降低。

  商務部研究院院長霍建國對《環球時報》説,2013年中國對外投資的一個明顯特點是製造業增長比較快,從上一年佔投資總額的7.5%上升到今年的9.8%。過去幾年我們通常是資源性投資增長比較大,而今年無論資源性投資,還是商貿和租賃、物流配送等所佔投資份額都與去年相差不多。第二個特點,是對歐美的投資仍然保持高速增長,一方面説明這些國家的投資環境確實是最好的,另一方面説明中國企業在發達國家的適應能力迅速上升。第三個特點是,過去在對外投資中,國有企業都佔到50%以上,今年1-11月,中國民企對外投資首次超過了國企,達到50%以上。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稱,中國的對外投資最初由國有企業帶動,目的是獲得能源、礦産和落後國家土地。但現在中國迎來第二波走出去浪潮,主要驅動原因則是品牌、技術和利潤。加拿大RBC律師事務所和美國普衡律師事務所數據顯示,2012-2013年,中國在北美能源、礦産投資雖仍活躍,但所佔比例已開始下降,科技、房地産、食品等成投資新寵。

  另以非洲為例,中國對非洲的投資呈現越來越多樣化的趨勢。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公佈的“2013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現狀及意向調查”顯示,中國對撒哈拉以南非洲投資比重最大的是製造業,份額超過總投資的30%,而並非西方媒體所鼓吹“中國掠奪非洲資源”的採礦業等。據悉,2009—2012年,中國企業對非洲製造業直接投資額合計達13.3億美元,2012年底,在非洲製造業投資存量達34.3億美元。不少分析指出,之所以出現這種趨勢,是因為中國民營、非國有上市公司在北美投資規模上升,它們更注重投資的回報率和平衡,而對獲取海外資源的興趣相對較小。

  私營企業異軍突起

  在第二波對外投資潮中,私營企業發揮了重要作用。吉利買下沃爾沃,東風偏愛持股標致-雪鐵龍,阿里巴巴準備在美國開公司,聯想中意黑莓。從尋求資源的國有企業轉向尋求市場和創新、勤儉持家的私營企業,這是一個積極跡象。

  霍建國也認為,製造業投資的回報率往往比資源投資穩定,這個比例的增加有利於中國製造業發展的後勁,而民營上市企業對外投資的增長,同樣有利於中國對外投資構成走向健康,帶動國內産業結構提升。

  此外,發達市場在中國對外投資中的比重大幅攀升。商務部數據稱,2013年,中國內地對中國香港、東盟、歐盟、澳大利亞、美國、俄羅斯、日本七個主要經濟體的投資佔同期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72%。美國榮鼎諮詢公司認為,中國的對外投資以往收益並不理想,現在政府正鼓勵企業在發達市場進行基礎設施和其他資産投資。比如中國在英國投資泰晤士水務公司、希思羅機場以及核電站等項目。

  要警惕三大風險

  周世儉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2013年中國的對外投資其實比以前有很大的突破,而這些往往沒有被中國媒體充分宣傳。當初,中海油收購優尼科遭到美國強烈阻撓而失敗的案子,在中國媒體報道很多。而今年中海油以151億美元收購加拿大尼克森石油公司股權的事,卻很少有媒體報道。還有今年雙匯集團收購史密斯菲爾德公司,事先連中國商務部一些官員都覺得“有困難”,因為6年前,可口可樂收購匯源時,中方以涉嫌壟斷為由拒絕。中方擔憂美國以同樣理由拒絕雙匯的收購,不過這件事情最終談成,可見事實上現在美國非常歡迎中國投資。

  總部設在香港的金杜律師事務所分析了中國對外投資面臨的三個風險。一是政治因素和審批程式。三一集團關聯公司放棄美國風電項目和五礦競購澳洲礦業失敗,都是因為外國政府以安全理由作梗。第二個主要障礙是稅收和勞工問題。高稅收正讓澳大利亞失去對中國投資者的吸引力。三是法律和文化衝突。但總體而言,中國企業對外投資正日益專業化,聘請了來自金融、法律、技術和人力資源等方面的專家為顧問。中國企業也更加注重組成聯合體,即工業企業、建築承包商和金融機構聯手開展並購項目。▲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