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2月9日電 (記者 丁棟) 荷蘭國土面積不到四萬平方公里,僅相當於中國面積最小的海南,卻是世界第二大農産品出口國和主要乳製品出口國。9日在清華大學舉行的合作乳業與農業現代化研討會上,荷蘭“合作社一體化”的新型乳業經營模式,引起中國農業和乳製品行業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
據2010年數據,荷蘭農業經濟總量為493億歐元,其中62億歐元來自乳品行業,佔農業的13%;農業出口為722億歐元,乳品行業出口就達54億歐元。其中大約90%以上的牛奶及乳製品生産由菲仕蘭坎皮納公司提供,該公司2012年的營業收入達103億歐元,成為世界第五大乳品集團。
在論壇上,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黨國英把菲仕蘭坎皮納的合作乳業經驗總結為“基於適度規模家庭牧場的合作社一體化模式”,由近2萬戶家庭牧場組建超大型的合作社,遍佈世界100多個國家的銷售網路來消化加工牧場的鮮奶。
和中國普遍實施的“公司+農戶”模式不同,荷蘭的合作社一體化模式的乳品工廠屬於合作社,奶農不但通過銷售鮮奶獲利,而且每年能從合作社獲得分紅。農場主作為乳品工廠的股東分享了産業鏈的大多數利潤,合作社監管會員農場主提升乳品的品質。更重要的是,家庭農場主選舉組成的董事會和監事會負責管理乳品廠,來自世界500強公司的職業經理人為農民“打工”。
荷蘭皇家菲仕蘭坎皮納公司中國區乳業發展總監阿瑟·斯卡普發言指出,荷蘭家庭農場的成功,得益於適度規模的家庭農場,使荷蘭奶牛不必“圈養”,而是“散養”在戶外草場上,按照動物的天性成長。合作社組織從牧草、育種、飼養各個環節每個領域為家庭牧場提供服務,産生了非常高的勞動生産率。在菲仕蘭坎皮納這樣的産供銷一體化合作社中,家庭農場主、合作社、公司職業經理人之間還形成了既互相支撐,又相互制約的機制。
阿瑟·斯卡普坦言,這種自律的結果是,每年都會有極少數産品不合格的奶農被請出合作社,從而保證牛奶的品質。
在研討會上,黨國英説,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建立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思路,鼓勵農民探索適度規模家庭農場和新型農業合作社。目前國內出現鮮奶的“奶荒”和乳製品價格上升,也進一步顯示,振興乳業、健全食品安全體系亟待借鑒國際先進經驗,推進農村改革。
黨國英説,中國乳製品行業的短板在農業,食品安全體系的短板在農村。應當借鑒荷蘭等國的先進經驗,用産供銷一體化的新型合作社模式,幫助農民組織起來。適度規模家庭農場+産供銷一體化新型合作社,是解決中國土地過度分散和大工業化之間銜接問題的良方,也是提高中國乳品業效率與安全的良方。(財經專線)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