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雙11”,快遞公司變得異常忙碌。甘家口附近某快遞公司的收發件轉机站,寄送的快件堆積如山,工作人員忙著整理。 本報記者 和冠欣攝
昨日淩晨0點0分0秒,淘寶數據直播大廳螢幕上,前一秒還顯示是“0”的成交金額迅速滾動起來,55秒後,螢幕上支付寶的成交金額已經是9位數,突破1億元……
淩晨的同一時刻,家住朝陽青年路國美第一城的夏炎右手食指連續點擊滑鼠左鍵,同時打開了13個淘寶網頁,將已看好商品統統加入購物車,5分鐘後手機短信提示,4493.6元的結算帳單已經支付完成。淩晨3點,新宮槐房,網店店主蕭夏的身後已經打包好、貼上快遞單的紙箱已經摞到了屋頂,電腦螢幕上旺旺的頭像不斷閃動,93單,這是過去3小時裏他網店的“斬獲”,身後的這些快遞則將在3小時後被快遞公司取走發往全國各地。
昨日,“雙11”電商狂歡節如期而來,寒冷的夜晚擋不住商家與消費者的熱情,數以千萬計的消費者徹夜不眠,在網上瘋狂搶購。截至昨日晚上21點19分,阿裏下屬的淘寶網和天貓網的銷售額已經突破300億元。如果再加上京東、噹噹、亞馬遜、蘇寧易購、1號店等一些加入促銷戰團的電商,業內人士預計“雙11”當天全國電商的總銷售額將超過500億元。
火爆
網購狂歡隨處可見
淘寶:1分鐘內交易額破億
昨日淩晨,今年剛建成的阿裏杭州西溪濕地辦公區裏,全國各地趕來的媒體記者緊張地敲著手下的鍵盤;緊挨著演示屏的兩三級臺階處,二十來架“長槍短炮”無不瞄準了前方百餘米長的大螢幕……
0點0分0秒,前一秒還顯示是“0”的成交金額迅速滾動起來,55秒鐘後,螢幕上支付寶的成交金額已經是9位數,突破1億元;6分7秒後實現10億元;晚上21時19分,大螢幕上的數字超過了300億元……來到現場的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對今年阿裏“雙11”銷售額的預測是300億元,顯然今年“雙11”的火爆程度甚至超出了他的預測。
小米手機在0時30分開始銷售,3分鐘過後,小米網店銷售額突破1億元,成為今年“雙11”活動中,天貓各家網店中最早突破1億元大關的。隨後的13個小時裏,國華人壽、海爾、優衣庫、生命人壽官方旗艦店、JACKJONES、羅萊、易方達基金7家店舖紛紛挺進“億元俱樂部”方陣。
天貓數據顯示,昨日天貓加淘寶線上商品數超過14億件,相當於1000個義烏小商品城的容量,創造了歷屆規模之最。天貓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本次天貓“雙11”直接、間接服務的人員超過千萬人,包括淘寶和天貓商家、客服、物流快遞人員等。
向來多才多藝的網友們也給數據賦予了新的意義。天貓方面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昨天上午10時30分,線上售賣的14億件嬰兒紙尿褲銷售金額8700萬元,約6600萬片。“以一片吸水量是1000毫升計算,大概能吸幹6個杭州西湖。”網友“秋湖”評論道。
而除了天貓之,京東昨天0點到中午12點,訂單量已經達到平日全天的3倍。在位於馬駒橋附近的北京蘇寧物流基地二期裏,昨天一天的發送貨物就超過了18萬單,噹噹、亞馬遜、一號店昨日也紛紛刷新成交紀錄。業內人士預計,今年“雙11”所有電商的總銷售額將突破500億元。
血拼族:熬夜請假為網購狂歡
“我看上的16件‘寶貝’,這回全都搶到了。”頂著兩個大大黑眼圈的陳小姐一臉興奮地和同事交流起了昨晚網上“搶貨”心得。
雖然已多次參與“雙11”網購,有了不少經驗,但為了這次“雙11”搶購陳小姐真可謂不遺餘力,早在上個月她就開始在網上尋覓目標,為此還特地去了商場兩次,就是為了能確定自己要買的衣服顏色和尺碼。昨天淩晨,她和老公一同上陣,每人一台電腦、一部手機,同時上網進行搶購,由於同時登錄的人太多,淩晨0點一過,光是擠進網站系統她就擠了近10分鐘,等到16件商品全買齊已經是淩晨1點多了。
陳小姐的項目組10個人,昨晚全都參加“雙11”搶購,男士也沒有“倖免”,但真正把看上的商品全買到了的卻只有她一個。“我就點了4下滑鼠,包就搶沒了,大家的手也太快了!”陳小姐的同事溫先生吐槽道,自己在唯品會上看上了一款BOSS男士手提包,折後只要3700元,為了買到,他苦守了2個小時,0點01分不到就提交了訂單,但依舊沒有搶到,而BOSS其他的男士手包,1分鐘後也都變成了已售完。
“一分鐘就失效”的搶手貨不止溫先生遇到了,昨晚不少網友都在微博上吐槽,自己苦等了多時的商品被瞬間買斷貨。由於不少商品在“雙11”中採取分時段搶購,這讓不少網購血拼族週一上班顯得有些心不在焉。“大家來了公司還在想‘雙11’的事,都在偷偷地看網頁。”在一家投資公司工作的唐小姐悄悄地告訴記者,自己上午又出手下了2單。而這還不算最“敬業”的網購族,有不少網友為了專心搶購還紛紛“請病假”。
快遞:僅淘寶就産生1.5億包裹
一筆筆的訂單,除了帶動交易額迅速上升外,也意味著洶湧的快遞包裹潮已經形成。
據淘寶數據顯示,截至昨日下午13點,僅淘寶、天貓所産生的包裹數量就已經超過了8000萬個,已經超過去年淘寶“雙11”全天的包裹數之和,而這個數字還在以每小時百萬級的數量增長,照此趨勢發展下去,預計“雙11”當天僅淘寶一家産生的快遞包裹量就將超過1.5億個,誕生一項新的紀錄。而其中上海、北京、廣州、杭州等城市包攬包裹數名列前茅。預計今明兩天北京將迎來“雙11”物流高峰期。
“我們今天的包裹數量就已經增加了一倍左右,預計明天這個數量還要翻兩番。”韻達快遞北京公司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應對今年“雙11”,公司從7月就開始大幅招聘員工,不但基層快遞員數量增加了近一倍,分揀中心也已經開始3班倒,人歇工不歇。他告訴記者,今天淩晨第一波“雙11”包裹潮就將抵達北京,預計整個高峰情況將持續至少一週時間。
同樣,即將迎來考驗的還有網店客服人員。“一般網購的退換貨比率都在2%至5%。”一家大型服裝品牌的負責人介紹,“雙11”巨大成交量也意味著更多的退換貨顧客,未來2周內網店客服人員將迎來一個退換貨高峰,怎樣減少差評、留住消費者,也是網店“雙11”後必須解決的一個“難題”。
變化
狂歡節中漸顯理性思維
“雙11”發軔于2009年11月11日,4年的積累,變化的不僅僅是一次次破紀錄的銷售數字本身。這個由單個電商企業自造的“購物節”如今已經成為包含電商行業在內、數以億計的消費者參與的一場盛事。
更重要的,網站不再是單純的“折扣為王”、“低價開道”,購物節的參與者們正變得更加理性。
電商平臺:
由價格戰轉向打服務牌
最近,電商巨頭京東一組傳遞“為顧客準點送上貨物”的巨幅廣告出現在各個地鐵站裏;昨天清晨7點25分,家住甘家口的呂女士收到了6小時前剛剛下單購買的一部小米手機3;早上8點剛過,已經有超過8000個天貓商城的消費者收到了自己剛剛付款的商品……同往年單純用“折扣”、“清倉”、“大促”等字眼來吸引眼球不同,今年包括京東、天貓商城在內,不少電商平臺都旗幟鮮明地打出了“服務牌”。
昨天早上5點剛過,位於馬駒橋的京東商城3C商品物流分揀中心裏已是燈火通明。6點整,滿載包裹的10多輛廂式貨車駛出物流中心,前往位於城區的100多家配送站點,拉開了公司參與“雙11”大戰的大幕。
“不再是價格,物流服務越來越是幹我們這一行的核心,這已成為不少同行的共識。”京東商城首席運營官沈皓瑜對記者説,京東每一位配送員的手機裏都安裝了物流系統的App(應用程式),每接到一筆單後,後臺就可以分析物流人員、倉庫以及用戶之間的地理關係,從而提供最優配送路徑,提升效率。
面對“來勢洶洶”的“雙11”,京東卻在服務上又“加碼”了,商城新推出的“211限時達”服務顯示,凡由京東自營配送且是京東庫房出庫的商品,顧客當日上午11點前提交的現貨訂單,當日即可送達;夜裏11點前提交的現貨訂單,次日下午3點前送達。“‘雙11’當天,我們的訂單量是平時的3倍,‘211限時達’妥投率達到了96%。”昨天20時,來自京東商城的一組官方數據介紹。
促銷企業:
由自定促銷到消費需求做導向
昨天早上8點,裹了裹身上的大衣,一夜沒睡的孟憲青走出身後的海淀科技大廈,去馬路對面的咖啡館給還在加班的電商部同事們買上10多杯咖啡。這是孟憲青所在的阿狸公司第三年參與天貓平臺的“雙11”,“不再手忙腳亂”是他們今年的明顯變化。
10月24日的“品牌促”、8月12日的“聚划算大促”,儘管比不上“雙11”的架勢,今年以來阿狸已經迎來了大大小小五六次電商促銷。“每次促銷都有不同的主題,天貓那兒也要求我們每次要有不同的主打商品。全線商品打折並不實際,於是我們想到了投票的招兒。”孟憲青説道,公司10月底進行的一場網路投票解決了問題。
“商品好不好,消費者説了算。那為什麼不讓顧客來選擇哪款商品的打折力度該最大?”10月底開始的一個禮拜投票裏,剛剛面世不久的“阿狸尾巴”系列獲選成為呼聲最高的應該打折的商品。打破“新款不參加大促”的慣例,阿狸把這款商品放在促銷榜的首位。
昨天淩晨1點15分,“雙11”剛剛開始1個多小時,阿狸的銷售額已經和去年“雙11”持平。讓消費者需求做主導,讓阿狸完全有信心完成“雙11”的500萬元的銷售目標。
消費者:
從見便宜就買轉向精打細算
而經過4年“雙11”成長起來的不只有電商平臺和商家,消費者在這場購物狂歡中也正變得越來越冷靜。
“以前‘雙11’我買的都是數位産品和家電,現在我買的主要是日用品、化粧品和旅遊服務。”在一家英語培訓機構工作的周倩已經參加過3年淘寶“雙11”的大促銷,今年也同樣血拼了一回,但細看每年她購買的商品卻有很大的不同。
2011年“雙11”,她搶購了一台卡片式數位照相機,1台豆漿機,1台8合一早餐機,花了4000多元,但這些當年搶回來的寶貝,如今都靜靜地躺在櫃子裏。8合一早餐機只用了一次,做的三明治實在沒法下咽;豆漿機用了幾次,但因為清洗費力漸漸也變成了“雞肋”;至於當時花近3000元買的佳能卡片相機的像素,還沒有她如今用的iPhone 5像素高,更是徹底被擱置了起來。
去年,“雙11”周倩也花了4000多元,吸取了第一年的教訓,去年她主要購買的是衣服和飾品,但買完之後的感覺還是“空虛寂寞冷”,當時看起來不錯的衣服,穿起來效果卻沒那麼好,1000多元的手提包“長”得太像假貨,也已被束之高閣,只剩下一套卡通睡衣還在使用。
今年“雙11”,周倩花了5643元,但卻都花在了日用品、化粧品和旅遊服務上。原本上千元一晚的5星酒店,昨日幾百元就能拿下,只用了2300多元她就“搞定”自己明年1月海南休假5天的住宿,卸粧油、眉筆、粉底、狗糧、紙抽、拖把、洗髮水、沐浴露、牙膏、洗手液……這次她的購物清單總結起來就是兩個字——實用。
“我給自己定下規矩就是這次所有買到的東西,都是真正生活能用到的。”她將自己的經驗和購物清單放到了自己的微博上,幾個小時就被轉發了100多次,得到最多的回復就是“同感”和“讚”。
觀察
傳統商業路在何方
電商今年“雙11”期間銷售額很可能破500億元,這相當於王府井百貨今年三個季度銷量的三倍、沃爾瑪中國一年的銷售額。而面對電商一輪猛過一輪的促銷、一次高過一次的銷售額,傳統商業又該如何應對?在今年的“雙11”中,傳統商業表現正出現兩極分化的趨勢,一些家居賣場聯合起來抵制線上衝擊,而朝陽大悅城、銀泰商業等商場卻與天貓線上線下互動,以圖形成客流優勢,獲取利潤。
畫地為牢:寒冬中的攻守同盟
昨天中午12點半,居然之家世紀金源店一層內,人影寥寥,收銀臺前巨大的“雙11”優惠廣告牌十分醒目,但結賬的顧客卻一個也無,芝華士沙發專賣店裏的銷售人員自顧自玩著手機。而同一時間,天貓商城家居館中,廣東經銷商的芝華士沙發卻賣得火熱,最多的一款已經賣出了700多套。
線下線上“一冷一熱”的一個重要原因源自今年傢具賣場的一份攻守同盟。為了擴大業績,今年天貓大大加大了對傢具行業的促銷力度,宣佈將打通全國1000多個縣市的3萬多家品牌商,打通線上線下進行促銷,然而卻遭到了集體抵制。
上個月,紅星美凱龍率先叫板天貓,發佈“禁令”,嚴格禁止商戶為工廠在其他電商線上的訂單送貨安裝;不許使用電商的移動POS機,一旦發現不僅將被沒收還將予以10倍金額罰款,如果違規兩次,直接清場;嚴禁任何商戶以任何形式在賣場內傳播或推廣其他電商線上的“雙11”活動。
此後其他傢具賣場也紛紛加入,最終包括居然之家、紅星美凱龍、吉盛偉邦、月星等19家家居連鎖賣場達成攻守同盟,一同抵制電商“雙11”的線上促銷,簽署了《關於規範電子商務工作的意見》,其中明確規定“不能變相讓賣場成為線下體驗場所”。
然而畫地為牢、固守線下聯盟,造成了“雙11”傢具實體賣場的寂寥。這一無情的現實,是否應該引得傢具廠商思考該如何應對方興未艾的電商大潮?
積極求變:百貨商場變網購“試衣間”
“公開抄貨號啦!”趁著中午午休,“溜”進辦公樓旁朝陽大悅城的林琳,眼尖地發現商鋪門口挂出了一塊不同尋常的告示牌。往常也會先在商場裏看好了衣服、回家上網蒐羅“代購”,可如何拍下衣服牌號可沒少讓林琳頭疼。“有時候就直接在試衣間裏偷偷用手機拍下來,可出來一看售貨員的臉色,挺尷尬!”
在朝陽大悅城幾乎所有商戶都挂出這塊指示牌:“朝陽大悅城全體商戶公開品牌商品貨號,以開放的姿態允許並鼓勵消費者前來試穿和抄號。”不僅如此,在不少琳瑯滿目的商品旁還多了一個二維碼卡片,消費者在現場掃描二維碼後,就可以直接獲得該品牌在天貓旗艦店的現金優惠券。
一改往常的“冤家”身份,這一次也和天貓聯手參與“雙11”活動的商城,在北京不止朝陽大悅城一家,大紅門銀泰、近300家國美電器門店、宏圖三胞賣場紛紛出現在合作名錄中。
在朝陽大悅城二層的一家“NINE WEST”女鞋店裏,售貨員告訴記者雖説是當“免費試衣間”,可因此多招攬來的顧客,還是為他們贏得了更多的銷售量。不到下午兩點,原本適逢工作日冷清的店面裏已經做出了小10單生意。“這一天下來掃二維碼的顧客不少,也有不少人掃了碼後發覺店內也在做活動,順手就買了鞋!”
短評
傳統商業
應主動求變逆勢而上
“雙11”並不是什麼傳統節日,起初只是一個自嘲式的光棍節,但從2009年電商將其變為一個促銷節日,它的影響力卻迅速上升,如今的“雙11”已經變成了一場盛大的購物狂歡。李克強總理近日也表示,“雙11”無中生有地創造了一個“消費時點”。在這場網購狂歡的背後是普通人消費網路化的大趨勢,但這也提出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就是傳統商業如何順應網路大潮。
其實,對消費者而言,他們在意的並不是購買商品的渠道,而是誰能提供更低的價格、更便捷的購物方式和更貼心的服務。哪一方可以提供更優質服務,消費者自然會傾心於它。對於商家來説,不應去糾結是實體還是線上的銷售渠道,應更多的思考目標客戶群有何種需求,商家該以何種方式為消費者提供利益最大化的服務。
從目前情況看,雖然已有購物中心、百貨店直接做電商,有的還與電商平臺合作,但這種合作仍不夠廣泛和深入,更大意義上是銷售渠道的補充,難以幫助傳統商業改變目前的困境。
要擺脫這一窘境,傳統商業應該主動求變,一方面積極擁抱電商潮流,與電商深度融合,另一方面發揮實體商店的體驗優勢和品牌信任優勢,積極創新,逆勢而上,迎來自己新的春天。
[責任編輯: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