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人物

諾獎得主莫言:“馬雲比爾蓋茨沒啥了不起”

2017年06月23日 08:22:00  來源:中國青年網
字號:    

  中國青年網北京6月22日電(記者 楊月)“我們不可能每個人都變成馬雲、比爾蓋茨,當然他們也沒什麼了不起,假以時日,只要保持師大賦予的創新精神和挑戰能力,大家一定能創造出令人刮目相看的業績。”6月22日,北京師範大學2017屆本科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上,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著名作家莫言“學長”對“學弟學妹”們自信地預言道。這是莫言首次出席北師大本科學生畢業典禮。

  莫言和北師大的緣分始於1988年秋,33歲的莫言當時參加了中國作協委託北師大辦的研究生班,共在北京師範大學度過了兩年半的美好時光,包括半年的預科和兩年的正式學習時間。1991年,莫言在北師大魯迅文學院創作研究生班獲得文藝學碩士學位。

  作為就坐前排的北師大霸氣“男神團”中的一員,莫言一發言,風趣幽默氣息就呼呼往外冒。

  “26年前,我也參加了北師大的畢業典禮。當時校長説今天是人類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日子,我當時想,這也太誇張了吧,只是一個畢業典禮就説成這樣?結果,校長説:在我們典禮開始前兩個小時,海灣戰爭爆發了。那一天是1991年1月17日。”原來是個烏龍,臺下一片笑聲,隨即迅速安靜下來。

  “26年以來,地球發生了巨大變化,人類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中國社會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麼説絲毫不為過。”莫言説,想想26年前,對比下今天,無論是科學技術、文學藝術,還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人的思想情感,乃至生活中的每個細節,都感覺恍如隔世。“我們這個年齡的人,回頭一看,都會感嘆不已。”他説。

  接著,莫言“學長”切入正題,他拋出了一個問題:“未來,今後26年或更長一段時間內,人類社會生活的變化將更巨大,中國的變化將更令人激動。在這樣的變化中,我們要怎樣適應?”在莫言看來,適應的前提是記住幾個“不變”,這也是自己畢業26年裏取得一點成績的原因。

  莫言説,“第一,愛國之心永遠不能變。我們生活、成長、進步的這個地方,我們和土地的聯繫是不可分割、血肉相連的,我們的基因裏就有中華文明的深刻影響,我們的血脈是炎黃子孫的血脈,這個永遠堅定不移。第二,敬業之心不能變。敬業之心裏除了循規蹈矩、老老實實,也包含著創造、創新,怎樣在自己崗位上做出一流的、最傑出的業績來,同學們很可能畢業後去一個普通的崗位,比如去學校教書、去公司坐班、去機關當公務員,這些工作非常平凡,要求我們按部就班,按照別人的吩咐做好工作。但是,即使在這樣循規蹈矩的工作中,我們依然不能忘記母校給我們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我們應該用更加優異的成績來改變我們的現狀,所以,敬業裏包含著創新和創造。”

  談到這,這位“學長”對“學弟學妹”們相當自信地做了預言:“我們不可能每個人都變成馬雲、比爾蓋茨,當然他們也沒什麼了不起,假以時日,只要保持師大賦予的創新精神和挑戰能力,大家一定能創造出令人刮目相看的業績。”接下來的分享,還有“第三是誠信之本不能變,第四是與人友善也不能變。大家發現了,我説的就是核心價值觀後面的八個字。”

  有一個比喻常用來形容伏筆和鋪墊的妙處:契訶夫如果在小説開頭寫了一把槍,結尾時這把槍一定會響。臨近尾聲,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自然也得用一把這個文學作品慣用的技巧。“希望今天這個日子也成為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日子,許多年後,當你們站在領獎臺上時,你們也許能想起這個畢業典禮的上午;許多年後,當你牽著孩子漫步時,也許你會回想起6月22日師大畢業典禮的這個上午;當你推著自己的孫子,滿頭白髮,在公園散步時,也許你會想起6月22日這個日子,所以這個日子必將被記載在人類史冊裏,因為今天我們北師大有2200名同學光榮畢業了!”

  臺下,已是掌聲雷動。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