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佔生:
那一定是危險嗎,因為我們不能不考慮上面,特別是下雨,這個時候就要考慮上面有大水下來,當然了。你假設有水庫,水庫要放水,應該事先要通知底下,所以我認為在河流邊上,河灘上,是不能搞旅遊,而且不能長時間的在那,假設天好還可以,假設雨天一定要注意了,因為這個是很危險的事兒。
好,非常感謝王教授給我們的解讀,其實在面對這狀況的時候,不止在西安的秦嶺就是它的近郊秦嶺的邊上會存在這種情況,在全國的很多地方都存在這樣一種情況,人們多少都會有一種賭博一般的心理,沒事兒吧,不會再我這出問題吧,不會吧,但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這樣的事兒可是沒少發生。
對於很多北京人來説,721不僅是2012年一場暴雨的代名詞,更是一段不願回望的痛苦記憶。
這場特大暴雨在北京下了整整20個小時,其中,房山區降雨量最大,受災也最重。
受災戶:
水特別大,幾乎在三米以上,在咱們站的位置以上,前面這所有的房子全部沒了,全部衝跑了。
當暴雨過後,留下的是滿目瘡痍,在這條被譽為北京百里畫廊的拒馬河兩側,幾乎建滿了農家樂飯店、娛樂場、旅遊度假村、垂釣池等,他們有的是建在河床上,有的則建在河邊。
在十渡景區,一家名為水上人家的賓館,竟然將拒馬河水改道,形成自己的水中景觀與垂釣園。
北京市房山區水務局副局長 高福金:
有一些私搭亂建、違法終止,河道裏還有一些百姓的土地,這些都是造成河道擁堵的一些原因吧。
721過後,當人們對這場暴雨所引發的損失進行反思的時候發現,在房山,甚至是北京其他區縣,諸如此類的違法建築佔河道,為增加娛樂項目佔用泄洪道,改河道的現象比比皆是,甚至還沒有些許悔改的意思。
事後,《北京晚報》的調查報道中這樣寫到:以往寬敞的河道變成今日的農家樂一條溝,不少度假村的“親水”主題,讓原有的河道幾乎面目全非,水泥板或鋼筋木板搭起來的農家樂平臺,將河道一段段截堵成蓄水池。紅火的度假村,是否需要擺脫這種危險的“親水”情結?同樣的疑問,在今天看來,仍有繼續發問的必要。
北京會為那一天的強降雨給這個城市所帶來的衝擊永遠銘記在心,也正是在那樣的一天之後,北京的很多的河道進行了相關的治理,今天我也查了很多很多新聞,結果發現全國很多地方有些地方已經提前預感到河道或者河邊所隱藏的巨大的風險,因此也已經開始提前治理,但是也有相當多的地方,只要到事件發生了之後,尤其是悲劇事件發生了之後,可能才開始有相關的這種反映。但是有時,它卻顯得晚了。
接下來我們要連線一位嘉賓是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技術的指導中心總工程師殷躍平,殷總您好。
殷躍平:
您好主持人。
這些年旅遊越來越熱,可能是天也越來越熱,這水也就越來越金貴,但是很多佔了河道在河邊甚至佔了河道的農家樂包括旅遊項目,您怎麼看待它在全國存在的這種狀況?
今天看了這個報道還有剛才的直播,我覺得這個現象在全國來講是比較普遍的,那麼對於這個問題,現在看了應該從四個方面來考慮,或者從四個方面來解決。
第一個應該從規劃上來抓,那麼規劃對三區的容易發生泥石流災害的地方,我們應該建議從功能區劃來講,應該做一個生態屏障,有些地方應該避免人員過多的活動,這就帶來一個問題,因為山洪泥石流的災害有一個重現期,比如災害發生可能幾十年,幾年,所以往往難度會很大,所以我們認為現在來看應該從時間上也應該有個功能區劃,如果每年汛期有強降雨或者暴雨的時候,就要進行撤離,那麼影響進行撤離。
第二個方面,我認為從防災知識來看,最近幾年有一個薄弱點,農村的減災防災措施做的比較好,特別我們發現三十多處隱患點以後,都做了培訓跟演練,災害發生以後怎麼樣撤離,但是城裏人最近到農村去也比較多,所以我們認為,城市人也應該掌握山區地質災害防範的知識,這塊看來是重要的,因為現在每年汛期城裏比較熱,但是山區相對涼快,所以很多城市人不僅自己去,而且還把老人小孩都送到山區裏面去,一送一兩個月,所以往往形成大的。
所以城裏人要掌握地質災害的防範知識。
第三點,我認為從預警來講,現在從國家、省地縣市,甚至重點的地質災害隱患點,我們都有每天預警的資訊,相對來説精度還是比較提高了,但是預警知識主要是對當地的居民來説,他經過了培訓,所以發佈資訊他會很快的撤離,但是對外來的人來説相對來説比較弱。
您指的是對於遊客,不是當地居民來説,他反而沒有獲取這樣的資訊,可能也就缺乏應急的反應和心態。
從管理體系來講,一直到重點的隱患區,發佈資訊和當地政府組織撤離的,但是對遊客包括外來的施工人員,往往這方面是有一個空缺。
這恰恰是我們現在暴露的問題,因為在旅遊當中恰恰相當多的人流是由外來人員構成的。
對,所以可以地方現在先進的通信技術,及時告知預警區內的所有人員用微信短信都可以,只要他具備就可以。
第四點,我認為要有強有力的撤離疏散的力量,不僅僅是勸告了,也就是像這些地區,有暴雨的時候,要有強制性的出場,這個教訓太多了,包括2003年的的暴雨泥石流,當時當地的預警員已經告知外來的人了,大城市來的人,他認為我的學問比你高,知識比你高,你一個穿的很土氣的預警員來告訴我,我憑什麼聽你的?那最後泥石流來了,這種事非常多。
另外總工,從我們現在行政的角度來説,比如你們可能意識到了這個河道不能佔道等等等等,但是在執法的過程中,是否業面臨著多頭,有的部門可能就不那麼在意。
相對來講泥石流有一個重現期,我們會有一個狼來了的感覺,你説了幾次他會防範,但是經過幾年或者十幾年,沒有出現他就放鬆了,所以我們認為從時間上來説,應該從時間上把住,如果有強降雨或者暴雨來臨的時候,不管怎樣,就因此關閉這些旅遊區或者撤離。
但是從工程師,從您的角度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但是是否有時候也會感覺到光你們説話,可能也不夠?
所以我剛才講,他還是比較普遍的一個現象,不僅僅是專業的,也不僅僅是從國家到某一個地方的,這個涉及面太廣了。
好,非常感謝總工程師帶給我們的解讀,其實我們總面臨這樣的一種情景,你知道它已經違規了,就像我們看到何道裏是現在一種狀況,這個時候你再回想到河邊有這樣的一個牌子,我相信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牌子,但是這樣的牌子往往在和平時期,就被我們忽略不計了。
[責任編輯: 吳曉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