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區域經濟

“衝動是魔鬼”雙11購物謹防商家玩“套路”

2016年11月08日 08:39:16  來源:每經網-每日經濟新聞
字號:    

  ◎每經記者 蔣佩芳

  “衝動是魔鬼”這五個字,在每年的雙11時表現得尤為明顯。衝動購物後,出現大量退換貨,甚至和商家鬧出糾紛的例子不在少數。當然,有一些是商家本身的問題,所以,今年雙11前國家有關部委提前向各大電商平臺打了“預防針”,提醒他們規範經營。

  都説“買的沒有賣的精”,作為消費者,也需要時刻擦亮眼睛,不要落入商家佈下的“陷阱”。本文就為你總結了商家都有哪些“套路”。

  2016年雙11將至,各大電商平臺已紛紛開始促銷預熱,消費者也進入了“買買買”的節奏。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有關部門近日陸續約談電商平臺,明確要求商家不得虛標原價再打折,欺騙消費者。

  值得注意的是,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11月2日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網路交易平臺的監管,嚴厲打擊違法行為。

  多家電商平臺被約談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報告顯示,網路零售市場2012年以64.70%的增長率居於高點,2013年以後開始回落,2015年與2016年的增長率接近。雖然增長率在放緩,但交易規模整體都呈現增長態勢。

  該報告預計2016年交易規模達到5萬億之多,這將是中國網路零售交易規模首次超過5萬億。天量規模背後,雙11功不可沒。

  雙11的網購狂歡,價格是吸引眼球的重要因素。一些消費者在“爆款秒殺”、“巨惠特賣”的誘惑下,生怕錯失良機,卻忽視了實際需求和“比價”的必要功課。不必要的購入,既造成浪費、陷入退貨難的窘境,也易落入商家設置的價格陷阱。

  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的案例稱,商家説是雙11對折大促,消費者楊女士滿懷期待地點開商品網頁,結果大失所望:一款上周買過的兒童打底衣,買時只有75元,雙11對折價,也需要69元。她告訴記者,後來仔細查看相關網頁發現,原來這款打底衣原價是138元,此前一直以75元所謂的“優惠價”出售,所謂的雙十一對折價,是在138元的原價上打的折扣。

  無獨有偶,在某電商平臺的一家運動品牌官方旗艦店上,一款夾克一直標價250元,臨近雙11,價格竟飆升至499元,雙11時再打折,看似便宜了很多,實則與原價相差無幾。

  不難發現,類似上述的案例並不少。針對去年雙11期間出現的網上銷售假冒偽劣商品,以及虛假折扣、虛標原價、誤導宣傳、延遲送貨等不規範問題,11月2日,沈丹陽表示,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網路交易平臺的監管,嚴厲打擊違法行為。

  沈丹陽説,每年雙11期間,國內大批網路零售商集中開展各種促銷活動,已成為電子商務行業的年度盛事,社會廣泛關注,“對於網路零售商在促銷方式、規模、範圍、幅度等方面可能産生的促銷行為規範問題,我部會同發展改革委、工商總局等部門,也提前做了研究,有關部門將採取必要的監管行動。”

  熱鬧的網購促銷總與投訴量的上升相伴。同樣在11月2日,針對雙11促銷活動期間的消費維權特點,北京市工商局召集11家主要電商平臺,就雙11活動期間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商品品質、促銷廣告發佈等進行行政指導,要求各電商平臺積極承擔首問責任,嚴格落實“賠償先付”制度。同時制定活動期間應對消費爭議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針對促銷活動期間的促銷廣告、促銷活動、商品品質、貨源保障等問題進行自查。

  與此同時,上海市消保委也根據歷年受理的相關投訴情況總結稱,産品品質貨不對版、虛假促銷頻頻出現、商家單方取消訂單、快遞服務嚴重滯後、售後服務難以保障等問題較為突出。為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上海市消保委呼籲廣大電商企業在以促擴銷的同時,應做到“五個確保”,切實維護消費者權益:即確保産品的質與量;確保促銷真實透明;確保條款公平合理;確保做好應急準備。

  那些不易發覺的“陷阱”

  為了更好地引導網購消費者健康消費,11月4日,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佈《2016年中國消費者網路消費洞察報告與網購指南》,其中揭露了網購中的六大陷阱和四大誤區。

  陷阱一:通過低價促銷廉價産品提高銷量,然後再將同一貨架上的商品,換成價值更高的産品混淆視聽,這種新型的刷單方式,讓單純的網購消費者紛紛落馬;

  陷阱二:商家為了吸引消費者,將商品的價格標得很低,但是當消費者拍下時,變成享受低價有附加條件才能享有的;

  陷阱三:當網購消費者購買價值較高的商品時,商家會附贈一些實用性比較強的贈品,但是當附贈品出現品質等問題,要求售後維修或退換時,商家卻對其置若罔聞;

  陷阱四:網購中的陷阱儘管多是老套路,但是“上鉤”的人不少,更令人擔憂的是,網購騙術也在不斷升級。“假客服”是近來頻頻出現的網購陷阱,他們通過私人手機號碼或短信形式告知網購消費者訂單異常,引網購消費者入“阱”;

  陷阱五:朋友圈上各種曬訂單、曬轉賬截圖,滿屏買家好評截圖是真的?那些“風靡”在朋友圈的保健品、化粧品、減肥産品都很受歡迎?微商生意紅火?其實全都是慢慢的套路。轉賬記錄、聊天記錄、買家好評,都是有軟體自動生成,以假亂真;

  陷阱六:含有釣魚網站的二維碼,用戶根本無法判斷,而且,看似複雜的二維碼,製作起來幾乎是“無門檻”。釣魚網站製作的二維碼成為新型網購陷阱,“有毒”的二維碼輕輕鬆鬆將網購消費者卡裏的錢刷走。

  四大誤區:即網購消費者認為商家帶有皇冠或者等級高的商家商品就一定好;網購消費者會認為網上沒有真正的品牌商品;使用網銀,有U盾等硬體在手裏,交易就一定是安全的;同樣的商品,比價後只挑最便宜的買。

  對此,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權益部分析師姚建芳建議,消費者遇到網購售後問題一定要維護自己的權利,可以通過如工商局、中消協以及中國電子商務投訴與維權公共服務平臺等第三方維權機構,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上海市消保委也提醒消費者,雙11血拼須理性:一要合理計劃,有的放矢。根據家庭或個人實際需求,預先擬定購物清單、搜尋信譽商家,貨比三家再出手;二要提前諮詢,知曉規則。關注相關商品和服務的價格變動及促銷規則,切勿因貪圖優惠而衝動消費;三要注重售後,留存票證。了解“三包”、售後等服務範圍和承諾。簽收快遞前,務必開箱檢查核對。另外,應妥善留存訂單、發票等購物憑證以備日後維權。

  不過,消費者也越來越理性。上述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報告還顯示,在調研的消費者中,51.5%的人購買商品時看品牌選擇,45.6%的消費者注重品質。消費者已經過了價格為導向的網購時期,伴隨品牌、品質的崛起,品牌商通過傳遞全新的體驗來提升網購消費者的參與度。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網路零售部主任莫岱青分析稱,網購消費者對線上購物的品質訴求越發凸顯,講求品質高、體驗優的購物體驗。伴隨品牌、品質的崛起,電商平臺通過引進更多品質品牌實現消費者“引流”及“變現”。

[責任編輯:葛新燕]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