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價遊不死內幕 OTA深陷價格戰
時代週報記者 袁方晨 發自上海
不久前,網路流傳一段標題為“雲南導遊強制遊客買翡翠”的視頻引發了廣泛關注。
10月30日,國家旅遊局監督管理司公佈公告稱,28日國家旅遊局在整治“不合理低價遊”情況通報會上,點名批評途牛、同程、攜程、眾信、螞蜂窩、遊尾會、驢媽媽、360旅遊、芒果旅遊網等9家旅遊企業。截至目前,9家被點名批評的旅遊企業已下架涉嫌“不合理低價遊”産品800多條。
這已經不是國家旅遊局第一次向低價遊發難。去年6月起,全國旅遊、公安、工商管理部門就開始聯合行動進行了一場大範圍的不合理低價整治行動。而在去年4月,同程、途牛被指低價攬客,被江蘇省旅遊局等部門約談。
然而,不合理低價遊仍然屢禁不止。“OTA(線上旅行社)對於低價遊深惡痛絕,但卻不得不做。”國內某知名OTA內部人士對時代週報記者説。
旅企整治
這實際上是國家旅遊局開展整治“不合理低價遊”專項行動之後的一次通報。10月12日,國家旅遊局印發《國家旅遊局關於組織開展整治“不合理低價遊”專項行動的通知》,將在全國組織開展為期半年的整治“不合理低價遊”專項行動。主要任務包括嚴打低價産品、遏制“不合理低價遊”勢頭,嚴查合同簽訂、切斷“不合理低價遊”鏈條,嚴管購物場所、堵住“不合理低價遊”源頭等。
被國家旅遊局點名批評後,9家旅遊企業紛紛表態:全力配合旅遊主管部門,抵制不合理低價遊。
攜程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攜程近日發起了“堅決抵制不合理低價遊”行動,對於供應商和産品,從平臺準入和監管上打擊不合理低價遊,設置“警示價”,並主動將100多條涉嫌不合理低價的旅遊産品下架。10月30日,攜程進一步提高平臺限價標準,不合理低價産品將無法上線,並再次下架了一批涉嫌不合理低價的産品和供應商。此外,還在客戶端和網站的搜索上遮罩低價,引導旅遊者理性消費。
針對在平臺上售賣産品的1萬多家旅行社,攜程旅遊平臺還實行了新的流程規則,對於違規旅行社加大處理力度。一是以虛構價格誘導消費者預訂産品,強制客人購物、自費或增加客人購物、自費,延長停留時間,一旦發現做産品下架整改;二是産品未提前明示,然後提出額外增收費用的情況,將追究相關賠償責任和處罰;三是對於因為不合理低價産品導致客人重大投訴和相關部門處理的,追究相關賠償責任、清退供應商。
“28日國家局通報會後,我們又進行了檢查和梳理,下架了100多條涉嫌低價線路。”同程旅遊對時代週報記者説,同程將繼續在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排查治理:利用自動化與人工並行的方法,繼續進行産品排查,將涉嫌不合理低價遊的産品,進行下架和清理;加強供應商管控,對供應商的産品線路進行清查,從源頭排除不合理低價産品;圍繞遊客滿意度進行調研,有效利用點評機制,從遊客端進行逆向排查,發現不合格産品,立即進行處理。
途牛則表示,公司內部相關部門已對公司旅遊産品價格進行了全面梳理檢查,加強對地接旅行社“不合理低價”旅遊産品的上線審核,對80多條疑似“不合理低價遊”産品予以下架處理。
國家旅遊局的每一次整治,似乎都得到了相關企業的積極回應,然而,問題仍然存在。
華美首席知識專家趙煥焱對時代週報記者分析,這幾年各大旅遊企業,尤其是線上旅遊企業都動用了大量資金去補貼,造成表面價格很低,為的就是低價爭奪遊客,這已經成為常態。大量不合理低價遊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以成本換取市場的做法,而這是違反我國現行《價格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的。
“當年線上旅行社以成本換取市場的做法出現的時候,我第一時間指出其違反了上述法規,現在再糾正確實積重難返。我認為這次必須依法治行業。”
博弈供應商
“國內遊中,雲南和三亞的類似情況最多,也最為離譜。”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資深人士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如今打著低價遊的旅行團,其本質無一例外都是“購物團”,而如果導遊僅是帶著遊客去買牦牛肉,已經算得上很有職業操守的了,導遊更多的是帶遊客前往出售藏藥、玉器、貔貅等産品的店舖,而這類店舖出售的産品,基本上都是假貨。
據時代週報記者了解,低價遊最早出現在上世紀90年代的中國臺灣。當時臺灣的旅行社接待了大量的日本遊客,發現這些遊客購買力很強,於是獲得新的獲利思路—與商家合作,獲得購物返點。而另一方面,旅行團能夠給予遊客更低的出團價格,因此吸引到更多的遊客。長此以往,旅行社和導遊發現依靠購物獲得的利潤大大高於旅遊本身。
“那時候,還出現了‘買團’。就是旅行社不給導遊工資,導遊如果要出團,反而要支付一定金額的錢給旅行社,而自己的收入來源則是提成。”上述業內資深人士介紹。
隨後,臺灣的旅行社將這一模式複製至海外,比如澳大利亞,那裏的綿羊油是跟團遊客必買的“特産”。之後,此種模式在中國內地順利落地。然而,惡劣的是,導遊選擇帶遊客購買的“特産”變為了利潤極高、但又極難分辨真假的玉器和藥品。
“其實一算成本就知道是否為購物團。把出行那段時間的機票和酒店價格加起來,就是基本成本,若明顯低於這個價格,一定是購物團。”上述業內資深人士説。
上述OTA內部人士告訴時代週報記者,之所以OTA仍然上架不合理低價遊産品,是由於OTA之間競爭的存在。“一些地接社獲得了購物帶來的利潤,團價會下降,而被遊客選擇的概率就會提高。我們也知道這類旅行團的投訴率很高,但是如果不做,其他OTA會做,而事實上這塊業務我們是賺錢的,所以與其把客人‘趕走’,不如還是繼續做。”
不過,一些OTA會和供應商簽訂合同,約定不能強迫客人購買,不能有投訴,如果投訴到了一定的量,OTA會下架相關的産品。但據時代週報記者了解,這種博弈僅存在於大型OTA與供應商之間。如果僅是一家小旅行社,供應商則會變本加厲地要求遊客購物,因為這類旅行社沒有“博弈”的資本。
“供應商對OTA是又愛又恨。因為OTA的量確實很大,可以給他們帶來很多客人,但是又不太敢‘狠宰’這批客人。”上述OTA內部人士如此描述與供應商之間的關係。
數據顯示,國內居民旅遊消費日益增長,2015年我國居民每人平均出遊2.98次,旅遊市場規模達到41億人次。預計到2050年,我國居民每人平均年出遊將達到10次以上,全國旅遊市場規模將超過140億人次,旅遊將成為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方式。
另外,《中國中老年人旅遊消費行為研究報告2016》顯示,中老年人出遊熱情超乎大眾想像,如果身體條件和經濟條件允許,有84.5%的中老年人願意出去旅遊。而從銀發遊的成行渠道來看,旅行社仍然佔據著絕對主導:旅行社及其相關網站貢獻了70%左右的銀發遊客流。
上述業內資深人士告訴時代週報記者,雖然目前自由行的佔比已經超過了跟團遊,但對於中老年人來説,跟團遊仍然是第一選擇。而參加低價團的遊客一般是中老年人,這類遊客與年輕人相比,缺乏旅行的經驗,但對於價格又極為敏感。
“我們也特別希望能夠打擊低價購物團,但如今的旅遊市場出現了‘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政府層面的整治治標不治本,真正解決問題只能依靠市場本身的力量,也許只有等到中老年人上夠當了,有了旅行經驗,並且大眾生活品質進一步提高之後,才能真正杜絕不合理低價遊。但我也相信不合理低價遊最終會消亡。”上述OTA內部人士説。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