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每當放學後,小區裏都有很多孩子玩耍。但現在,放學玩耍的人越來越少。三年級以後的孩子,幾乎就看不到身影了。”北京家長李盛説。
李盛的感受並非個例。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2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5.7%的受訪者感到身邊小學生放學後自由玩耍的越來越少了,66.8%的受訪者認為這是年級升高、課業繁重導致。69.0%的受訪者擔心,缺少同齡間溝通,孩子的世界會越來越自我。
僅7.7%受訪者表示孩子放學後玩耍時間在2小時以上
北京市民趙中陽是一名一年級學生的家長。他坦言,如今孩子放學後都不去玩耍了,寧願在家玩電子産品,“我家孩子放學後先寫作業,然後有一個小時的自由活動時間,主要是玩電腦。感覺如今的小孩少了很多樂趣,我們小時候在學校操場或家門口,和小夥伴跑著跳著做遊戲,或者自己動手做玩具,無憂無慮還增進了夥伴間的感情”。
北京家長岩曦的孩子讀小學四年級,平時如果晚飯前沒寫完作業,飯後就要繼續寫,很少出去玩,“寫完作業就快9點了,之後玩會兒或看會兒書就該準備休息了”。如今她也在想怎麼合理安排,保證孩子每天能有出去玩的時間。
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新教育實驗學校一線語文教師李文軍介紹,現在小學生課業負擔太重,有語數英三大主課,基本每天都有家庭作業。“孩子們通常下午5點放學,吃過晚飯,6點開始寫作業,最少需要兩個小時,稍微慢些的孩子估計就到9點多了。我們班是閱讀實驗班,班上孩子還多兩個任務,一是要進行海量閱讀,年閱讀量達到千萬字;另一個是自由寫作,每天要習作一篇。可以説,放學後,除了吃飯洗漱,基本沒有屬於自己的自由時間”。
李文軍説,以前也曾試圖給孩子們減輕作業量,但考試成績和其他平行班就有了差距。“學校和家長要的是成績,就只能繼續讓孩子們負重前行。不過,現在我們班開設了藝體課程,有跳繩、健美操、吉他、魔方、葫蘆絲、水粉畫等,讓孩子們身體也能得到舒展”。
調查顯示,55.7%的受訪者表示身邊小學生放學後出來玩耍的少了,29.0%的受訪者認為沒什麼變化,10.6%的受訪者則表示更多了。對於孩子放學後玩耍的時間,僅7.7%的受訪者表示有2個小時以上,37.7%的受訪者表示在1~2小時,33.1%的受訪者直言不到1小時,更有16.5%受訪者表示完全沒時間。
那孩子放學後都去哪了?72.4%的受訪者表示是回家寫作業。其他還包括:上課外興趣班(64.3%)、上課程補習班(58.9%)、出去玩(16.1%)等。
69.0%受訪者擔憂孩子的世界會越來越自我
趙中陽認為,社會進步了、發展了,但也出現了孩子放學不出去玩的問題,“我們小時候住農村,小夥伴很多。現在家附近沒有同班同學等小夥伴,而且作為家長也擔心車流、壞人等因素,導致現在的孩子都很獨,比如喜歡搶玩具、不懂分享等。”
“自由對現在的孩子來説就是一種奢望。” 李文軍説,如今家長根本不敢讓孩子單獨出門,“在家除了電視就是電腦,所以家長也只能給孩子們報各種輔導班培訓班。但今年我讓所有在外上輔導班、培訓班的孩子全部都停了,因為我要組織週末班級活動,讓全班孩子一起出去玩”。
為何放學後出來玩的小學生越來越少?66.8%的受訪者認為是年級升高課業繁重,57.1%的受訪者認為是升學壓力大導致。其他原因還有:家長擔憂孩子學習(45.2%),都是單元樓鄰里不相識(43.0%),孩子如今也要獨自空間(26.6%)等。
“我認為現在這種現象特別不好。孩子們總是自己玩電子産品,性格會變得孤僻,不關心別人,以後很難真正融入集體生活。家長不能老顧著自己忙,忽略了跟孩子在一起的時間。”趙中陽認為,既然孩子沒有一起玩的夥伴,家長就要扮演夥伴的角色,和孩子多互動。
“造成這個現象,家長也是身不由己。我只希望在孩子們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作為老師的我,多給他們一些空間和自由。”李文軍説。
對於小學生放學後的“宅”,69.0%的受訪者擔憂孩子的世界會愈來愈自我,65.3%的受訪者擔心對孩子社交能力産生負面影響。此外,有32.6%的受訪者認為更有助於孩子專心學習,26.3%的受訪者認為孩子安全問題更有保障,3.0%的受訪者覺得沒什麼影響。
受訪者中,00後佔0.5%,90後佔19.5%,80後佔56.1%,70後佔18.4%,60後佔4.2%,50後佔1.0%。
中國青年報 中青線上記者 杜園春 實習生 崔艷宇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