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行”冷清 賣的沒有買的多——雲南首個農村淘寶試點縣調查
2015年2月,阿里巴巴將大理州賓川縣列為雲南首個“千縣萬村”項目試點縣,以開展農村淘寶的“網貨下鄉”和“農産品進城”雙向流通工作。
農村淘寶項目在賓川運營一年多來,“下行”(指電商平臺商品下鄉,讓村民購買)漸成規模,農民網上購物熱情高漲,2015年賓川縣下行銷售額為2億元。但業界更為期待的“上行”(指村民的農特産品進城)則顯得有些冷清,2015年僅為5000余萬元,上行和下行逆差巨大。
為何農戶農特産品“觸網”卻沒成規模?農産品進城要邁過幾道坎?針對這些問題,記者最近在雲南省首個農村淘寶試點縣展開調查。
農民“觸網”意識不強
目前,農村淘寶項目在賓川縣已有1個農村淘寶縣級運營服務中心和63個村級服務站。“小到牙刷、大到汽車,我都幫村民們在網上買過。生意好的時候,十幾平方米的服務站裏擠滿了人。”該縣州城鎮蹇街村服務站合夥人母建秀説,農村淘寶激發了人們的購物熱情。即便如此,仍有農民對淘寶並不“感冒”。該縣賓居鎮水沽堤村47歲的農民張鵬海家對面就是一個淘寶服務站,但他從沒去那買過東西。張鵬海説:“我一般趕集的時候就順手就把東西買回去了,而且在集市上我還能摸一摸,看一看,但在網上就不行了。”
對賓川而言,電子商務是最近幾年迅速成長起來的新事物,是一個全新課題。記者在調研中發現,像張鵬海一樣對電商這個詞很陌生的人並不在少數。“由於廣大群眾長期形成的傳統生産生活方式和慣性思維模式,短時間內接受新事物有一定困難。”賓川縣縣長楊澤亮也坦言,該地區幹部群眾電商意識不強,電商氛圍不濃。
同時,因為賓川是國家級貧困縣,資訊網路基礎設施建設還相對滯後。據了解,全縣無線WiFi、光纖覆蓋面未達到100%,不少村民平時接觸電腦的機會並不多,給電商發展造成較大阻礙。“我們家裏沒有電腦,很多村民還用功能機。”該縣平川鎮大凹子村高京城説,村裏年輕人對電腦和手機比較熟悉,但很多上年紀的人甚至都不會發短信。
此外,“觸網”意識不強還體現在部分農民並沒有學會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賣家,更多做的是一錘子買賣。“做上行很注重商家的信譽,誠信很重要。”阿里巴巴滇西片區負責人劉桃生説,當地農民在網上買農特産品時走了一些彎路,賣給客戶的水果存在以次充好、缺斤少兩的現象。
在劉桃生看來,培養農民電商意識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先讓農民作為消費者去體驗網上購物,這樣等他們成為賣家時就會換位思考,為消費者考慮。
人才缺口大成軟肋
除了農民電商意識不強,人才匱乏問題也是當地農産品進城要邁過的一道坎。在傳統銷售渠道上,農民只要把收穫的葡萄、柑橘等水果大批量賣給前來收購的批發商即可,但做上行卻沒這麼簡單。“一家成熟的網店需要運營、客服、採購等多個環節,一兩個人很難成功。”當地一家電商法人代表楊雪林説,做上行、開網店需要一條完整的産業鏈,這就需要一個專業團隊來運作,不能單打獨鬥。
對楊雪林的説法,當地州城鎮龍邑村淘寶合夥人王曉輝頗為贊同。“我也想幫助村民們賣水果,但單憑我一個人的力量肯定是不行。”他認為,並不是農戶只要把水果交給服務站就可以了,後續産業鏈的完成都需要專門人才來運營。
“縣裏電子商務人才稀缺,又因發展空間小,存在人才引進來留不住的現象。”賓川縣農業局局長徐東柱認為,人才匱乏導致該地網店數量少,銷量小,無法滿足農特産品線上銷售的需求。
“人才問題是我們的軟肋。因為缺乏專業的電商人才培訓機構和師資力量,短時間內人才匱乏問題很難扭轉過來。”賓川縣電商辦負責人楊軍對此並不諱言。不過當地政府在人才培養方面已經開始發力,通過“走出去”和“請進來”等方式,開展縣域電商人才普及型、管理型、專業型培訓,積極培育本土電子商務人才。
“我們計劃年內完成不低於10000人的培訓任務,目前很多外出務工勞動人員已經開始返鄉創業。不過對沒有電商土壤的賓川而言,人才培養也是急不來的。”楊軍説。
物流面臨多重難題
相對於我國東部發達的交通網而言,賓川的交通基礎設施較差,加之大多農特産品屬於生鮮類,物流面臨的難題突出。
“當地一種無籽紅提,五斤裝的費用在本地只需要約40元,但如果做‘上行’,成本就會大量提高,盈利空間不大。”該縣金牛鎮柳家灣村服務站合夥人龍偉良算了一筆賬,包裝費用約16元,快遞費用約25元。同時,選用的紅提不僅品質上乘,而且需要修剪壞果、去枝,算下來僅成本就超過80元,導致産品缺乏競爭力。
除了物流成本高外,如何減少水果在運輸過程中的耗損也是龍偉良必須要面對的難題。“雖然包裝很用心並且添加了冰袋,但物流途中難免有耗損,這無形中又增加了成本。”他説,之前曾發往江西、上海等地五單葡萄,但到客戶手裏全是爛的,“沒辦法,我只能全額賠償。”
龍偉良遇到的難題在賓川其他電商那裏隨處可見。業內人士認為,難題的背後還是因為生鮮電商本身存在配送難點:與工業品不同,生鮮産品本身就存在高耗損現象,且當前配送、冷鏈物流環節尚不成熟,成本費用偏高。
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農産品進城物流不通暢成為當地政府的一塊“心病”。為此,賓川計劃在縣城建立2個公共物流中心,在鄉鎮建立110個物流服務點,形成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以解決“網貨下鄉最後一公里、農特産品上行最初一公里”的物流“瓶頸”。
同時,為了進一步讓物流成本降下來,當地成立了電商協會跟物流公司議價。“我們得抱團發展,提升包裹數量,這樣才有底氣跟物流公司談價格。” 賓川電商協會會長王汝榮説。記者 趙鵬 石超 昆明報道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