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20萬買輛二手車,修理時才發現,里程錶被“動過手腳”,儀錶顯示8萬公里實際已跑了近20萬公里,維權時才發現合同裏寫明賣家對車輛公里數“不確保”,只能吃啞巴虧。實際上,買二手車被“設計”過的買家不在少數,商家改表已是人盡皆知的潛規則。北京晨報記者暗訪發現,改表只需一兩百元、三五分鐘。律師指出,儘管“不確保”的字樣免除了商家的詐騙嫌疑,但改表車輛用於盈利已觸犯《計量法》,消費者可向法院起訴撤銷合同。
個人案例
自認是個老江湖 這次卻栽了
年過五旬的李先生社會經驗豐富,辦事兒向來細心縝密,但最近他卻“跌了一大跟頭”,“我見著周邊想買車的人就勸他們,千萬別考慮二手車,這裡水太深了。”
此前,李先生也是二手車的信賴者,2016年12月他想把舊車報廢買一輛新車。大品牌進口車太貴,普通私家車自己又看不上,到二手車市轉了一圈兒他發現,這裡的車性價比很高。
“沒開幾年的車,一下就便宜了好幾萬,很實惠。”李先生很快在花鄉的北京市舊機動車交易市場看中一輛寶馬X3係越野車,在對車況進行了檢查和討價還價後,他最終以20.5萬元的價格買下了這輛車。
今年3月8日,車輛發生一點小事故,李先生去寶馬4S店保養時被告知,車輛行駛了19.2萬公里。
“不對啊,買車時里程錶上顯示的是8.1萬公里,短短三個月,我連北京都沒出過,怎麼就跑了10萬公里呢?”一頭霧水的他再讓4S店仔細一查,發現這輛車在去年11月9日,也就是出售前最後一次保養時,記錄已經顯示跑了18.7萬公里,與二手車店所説的公里數相差10萬公里之多。
“之所以願意花20.5萬買這輛車,就是感覺它比較新。要早知道都跑了快20萬公里,我肯定不會出手了。”李先生覺得,一輛跑了將近20萬公里的汽車發動機、剎車盤以及底盤輪胎等磨損程度與8萬公里的車截然不同,不僅今後保養所需費用增加,車輛的安全性能也降低了。
本是買車被騙 不料合同藏貓膩
李先生感覺上當了,不僅因為多花了錢,更重要的是心裏特別不痛快。他説,剛發現這事兒那晚氣得都沒睡著覺。本以為買回了心愛的車,卻沒料到被人動了手腳。萬幸的是,上一個車主一直在4S店做保養,留下了完整的記錄,讓他掌握了證據。
而且,李先生在選購車時從銷售手中看到二手車商購車發票,“我多留了個心眼,拍了照片。上面寫著,原車主把這輛車賣給二手車商的價格是14.5萬元。”
帶著這些證據,李先生找到車商,對方卻一口咬定里程錶上的公里數並不是他們改的,並稱對此不知情。無奈之下,李先生向北京市舊機動車交易市場舉報,但因其購車合同中明確寫著賣家對車輛的里程數“不確保”,因此,作為管理方的交易市場也只能給雙方調解,無法強制要求賣家解除合同退還車輛或賠款。
記者從李先生出示的合同中看到,對於車輛里程數,甲方也就是二手車出售方並不確保未對此進行過任何蓄意改動。此外,在合同的“爭議解決”一項中,也明確寫著,“車輛已行駛公里數以汽車品牌廠家正規授權的4S店保養記錄為準”。
車商欲拿錢解決 勸車主別較真兒
3月30日,北京晨報記者跟著李先生來到北京市舊機動車交易市場,找到他買車的博興世通舊機動車經紀有限公司。負責人稱願意給5000元“了事兒”,並表示,“也是看在老鄉情分上,為了叫你心裏舒坦點兒,實際上我們根本不用給你錢,這不合同上清清楚楚寫著‘不確保’嘛,就是後面發現里程數不對,也別找我們,因為我們賣車時就沒承諾你里程錶一定對啊。”
此外,這位負責人在安慰李先生時還説,“這車是2010年的,開了6年才8萬多公里?你買車時就應該考慮到這不正常,車沒毛病就行,多少公里也無所謂,別那麼較真兒。”
“哪怕只改了三五萬,我也認了,可沒想到一下抹去了十萬公里,這是不是太過分了?”李先生氣不打一處來。
但這位負責人説,“也不瞞您説,買二手車就是這樣,別指望和新車似的。就這個院子裏,99%的車公里數都改過,(改)10萬公里算什麼呀,30萬的也有呢。”
“既然買二手車,對里程數對不上就得有個心理準備”,另外一位二手車經銷商也説,“改表這事兒又不難,你知道改了又能怎樣,根本查不到誰幹的。”
市場管理方介入 願為雙方調解
後來,記者又和李先生來到交易市場接待中心,市場管理部負責人孫女士給出類似説法,“商家這樣的做法並不違規,因為合同中確實寫著‘不確保’。既然這樣,買家後期發現公里數與實際不符,也無法追究商家的責任,商家不存在欺詐行為。”
她舉例説,在北京市舊機動車交易市場,有不少店舖給消費者承諾提供“4保車”,其中就包含了對公里數的確保,這也都是明文寫入購車合同的內容,“如果這些商家賣給您的車後來出現里程數不一致,那肯定就給您退全款。但這些‘不確保’的商家,什麼情況都有可能發生,確實不能保證。”
此外,孫女士還表示,作為市場監管方,他們一直在指導商戶誠信經營,但商戶到底要不要給消費者確保公里數,還得他們自己決定。對於李先生的遭遇,孫女士也轉述了博興世通舊機動車經紀有限公司想出5000元賠償的意願。
而李先生則認為,購車前車身的廣告、銷售人員的介紹,都咬定這車只跑了8.1萬公里,這個里程數是他決定購車的重要因素,結果現在卻打算給5000元了事兒,“太兒戲”。
他提出要以這輛車的收購價購買,也就是讓車商退還從他身上賺取的6萬元利潤,“當然了我也可以做讓步,畢竟自己開了三個多月。”
昨天上午,李先生接到舊車市場投訴處理工作人員電話,問他是否能夠接受退還一萬元的調解結果,如果可以,市場再和二手經銷商協商。李先生表示不同意,此事還在進一步協商中。
記者調查
里程錶虛實難測 不少人吃啞巴虧
普通消費者選擇二手車,最看重的幾個因素一般是車輛是否出過重大交通事故、是否涉水、車輛已行駛公里數。
相比李先生的遭遇,記者採訪中了解到,更多的二手車消費者即便後來發覺車輛里程數,甚至維修程度與賣家所説的並不一致,但因不掌握確鑿證據而沒法維權。
去年年底,張先生買了一輛二手東風雪鐵龍C4L,看里程錶這車只開了4萬多公里,車況良好。買了一個多月後,車輛的變速箱就“罷工”了。張先生來到修車店後,修車師傅一眼識破這輛車被動過手腳,“就這個損耗程度看,這車絕對開了10萬公里以上了,你肯定被騙了。”
但因只是修車工人根據車況的推斷,張先生沒有其他證據,也只能吃啞巴虧。在網上,這樣的買家並不少,但也只是在論壇裏發帖抱怨一下,告誡後來者多留個心眼兒。
改表“潛規則” 幾百元就能搞定
汽車里程錶真的可以隨便改?業內人士透露,改里程錶並非難事,為了讓車看上去新一些賣個好價錢,這種成本極低的做法是行業潛規則,“懂車的人聽聽發動機聲音也對車況略知一二,就那些第一次買車,只會開不會修的人好蒙,用(改里程錶)這招好使。”
在趕集、58同城、淘寶等網站查到,不少聲稱是二手車評估師、二手車經紀人,經詢問都可改里程錶,價格在100元到300元不等。
線上服務肆無忌憚,改表業務線上下也並不避諱。4月4日,北京晨報記者在花鄉北京市舊機動車交易市場聯繫到一名為二手車商收車的工作人員,問及更改公里數一事,他警惕地看了記者一眼説,“自己的車也要改啊,這裡一般我們都是改收來的車。你這生面孔,沒熟人,誰願意給你改啊?”
不過,聽記者説是想改少公里數再去外地賣時,他稱可幫記者聯繫人改一下,過程只需要幾分鐘,中間費200元。“你把鑰匙給我,我就找人來給你改。”
見記者有些不放心,他解釋説,改表過程雖然簡單,但也是“商業秘密”,所以不能讓車主靠近。此外,他稱改完後的里程錶不論在外觀還是系統上都沒痕跡,一般人看不出。
“不過你也別改少太多,得和磨損情況差不多。改的太離奇修車的一眼就看出來了。”他勸記者。“這兒收回來的車基本上都得動動,除非那種特別新連首保都沒過的車。”
業內聲音
檢測有“國標” 不誠信讓行業蒙羞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二手車流通與鑒定評估專業委員會主任助理謝先生告訴記者,記者反映的種種現象,正是目前制約二手車交易發展的重要因素。
2013年,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正式發佈《二手車鑒定評估技術規範》,這是二手車行業的“國標”。根據這個標準,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又推出“行”認證,由協會指定的認證機構給二手車做評估,“我們設定了113個包括跑水、火燒、重大事故等項目,消費者在購買帶有‘行’認證二手車時,可掃描認證報告中的二維碼進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官方認證網站進行核實真偽。”
對於上文中李先生的遭遇,謝先生坦言確實市場上有商家為了利益這麼做,但從技術手段上,並沒有很好的辦法來鑒定出是誰幹的,執法部門也難掌握確鑿證據。“我們也會接到消費者的反映,但協會並非執法單位,只能在會員單位內設置標準,出現問題予以警告,設立黑名單。我們會從正面引導,給會員單位提出誠信經營的要求。”
專家支招
如何放心購買二手車?
對於消費者來説,怎麼才能避免被“坑”?二手車流通與鑒定評估專業委員會也給出了一些建議。
首先,謝先生建議消費者到正規二手車銷售市場去選擇規模較大、口碑較好的經銷商購買二手車。比如協會和市場都會推舉誠信商戶,這是第一個保護罩,即便日後發生糾紛,也能由協會或市場出面調解,對其不誠信甚至非法行為加以約束。
另外,消費者可到正規4S店和一些第三方車輛檢測機構,通過車輛車架號、發動機號、保險公司的出險記錄等資訊來掌握車輛歷史。“現在大部分車主還是願意到正規4S店維修保養,所以掌握這些資訊並不難。但也不能排除一些車只在路邊小店修理,那消費者還真無跡可查,只能通過專業人士的檢測來看其磨損和使用狀況。”
除此,謝先生也建議消費者,不要將車輛里程錶當做一個衡量車況好壞的關鍵因素,“不法商販更改數字,是為了車更好賣,但這不能隱瞞車輛的真實情況。相對里程錶來説,車輛底盤、發動機、變速箱更重要。如果它們沒有重大故障和磨損,對行駛就不會有影響。”
■記者手記
“水太深”説法還要聽多少年?
周邊省市的車主都愛來北京淘二手車,因為北京人開剩下的二手車普遍車況好。原因就在於北京路況好、油品好,加上限行和堵車,車子跑的公里數少,經常是開了好幾年還跟新車似的。但北京人要買輛二手車可就費勁了,只要不是汽車修理工出身,再“老炮兒”的車主,碰見車販子也跟無知群眾沒啥區別。
二手車價格決定因素無非三點:里程、年限、車況,後兩樣改著費勁又費錢,容易影響無良車商的利潤率,那就改里程錶唄。這“工種”有年頭了,打北京街頭還只有捷達、桑塔納、夏利那年代,就有幹這行的。如今,機械里程錶早變成電子的了,改起來卻更容易,一句話,術業有專攻、會者不難。二手車市場“水太深”,這話一説多少年,聽得耳朵都起繭子了。
我採訪的畢竟是個案,但幾乎所有接觸過二手車市場的人,都對這個行業存在著深刻的不信任乃至畏懼。按説北京搖號這麼難,有資格買車卻決心買二手車的人,要不就是錢不夠、要不就是特理性,保不齊還有個別環保意識強不願買新車給地球增加負擔的,這樣的人被車販子坑了,心裏那窩火就別提了。解決市場“水太深”,目前看有倆辦法。一個是自己好好學習,最好每週末去汽修廠4S店練手,爭取把自己鍛鍊成“專家型”客戶。另一個辦法,是等著監管部門、行業、龍頭企業聯手,現在已經有了幾大二手車交易平臺,情況比過去好了點,隨著監管的加強、黑名單制度落在實處、處罰力度與頻次的加大,或許終有一日,“水太深”能成為歷史吧。
■律師説法
偽造計量器數據違法 可起訴撤銷合同
根據《計量法》規定,破壞計量器具準確度和偽造數據,給國家和消費者造成損失的,可責令賠償損失,沒收計量器具和違法所得,並可處2000元以下罰款。
北京中關律師事務所主任李青山表示,二手車經紀公司確實在合同中對里程錶數據“不確保”,因此無法像李先生所説的那樣認定對方是詐騙行為。
但是,如果車輛在出售前的廣告以及説明中均以“行駛了8.1萬公里”作為賣點,很大程度上成為消費者決定購買的因素,最終與自己的購買意願相悖。因此,李先生有權向司法部門起訴撤銷這份買賣合同,索要自己的購車款。
對於這樣的消費糾紛,李律師建議,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尤其二手車這類交易額較大,又與自身安全緊密相關的商品時,選擇規模大、有信譽的商家是第一步。其次,簽訂購買協議時,關鍵資訊,如難以用肉眼直觀看到的車況問題,應該一一寫在合同裏。一旦賣家以“不確保”等字樣規定某項時,尤其得格外注意,此處可能就藏有貓膩兒,規避了自己的責任。(記者 張靜姝)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