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新網】(記者 周泰來 安麗敏)環保部近日發佈國家環境保護標準《汽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遙感檢測法)》(徵求意見稿),計劃在全國範圍內實施遙感檢測。
據該標準的編制説明,汽車尾氣排出後,會迅速擴散形成“煙羽”。尾氣遙感檢測利用原子或分子吸收光譜法,測量煙羽中的CO2、CO、NO、HC污染物濃度;利用光通過煙羽前後的強度變化,測量不透光度。
編制説明稱,該標準目標為篩選5%左右的高排放車。按保守估計,5%高排放車對整個車隊排放的貢獻可達25%。實施該標準,篩選高排放車並維修治理達標後,每年將大幅削減機動車污染物排放。
“為什麼要實施遙感檢測?因為現場執法人力物力不具備。”接近環保部的人士向財新記者表示,去年北京空氣污染紅色預警,環保部門在進京路口進行排放等檢查,曾造成十幾公里的擁堵。人工檢查每輛車需要5到6分鐘,而遙感設備1小時可檢測上千輛車,效率高,速度快。
另一方面,機動車出廠以及年檢等檢測,更偏重於理想狀況下的排放;遙感設備檢測到的是機動車實時排放數據,可以積累大量數據作為後續制定新的政策,或者進行處罰的依據。
“如果實時排放數據與排放標準數據有大範圍偏差,就可能存在問題。如果某一個産品均存在這一現象,就可以啟動産品召回。”上述人士稱。“同時還可以支援保險公司提高超排車輛保險費率等措施;可以評價車輛年檢機構是否存在人為手段影響檢測結果等。”
但遙感檢測也受使用氣候、環境等因素限制,雨雪天、霧天、揚塵、環境溫度、氣壓、風速等對檢測數據有影響,而且有單車重復性差,存在無效數據等缺點。
編制説明稱,由於周圍環境的影響,再加上擴散作用,煙羽會不斷地被稀釋,直接測量排氣煙羽中的各成分絕對濃度不能有效地反映車輛的實際排放狀況。為消除煙羽擴散對尾氣中各成分濃度的影響,通過引入燃燒方程,使用CO2作為參比氣體進行各種排氣污染物的測量。
而考慮到以車輛通過遙感檢測點的單次檢測結果進行判定不準確,標準規定,兩台及以上遙感檢測設備同時使用時,有兩次及以上同種污染物有效檢測數據超過標準規定的排放限值,判定為不合格。
不具備兩台及以上遙感檢測設備同時使用條件時,以連續三次有效檢測數據為一組,每組數據中兩次及以上同種污染物檢測數據超過標準規定的排放限值,判定為不合格。
“任何技術都有優缺點,關鍵看怎麼用。就像蒼蠅拍,拍蒼蠅很好,拍蚊子就費勁,拍跳蚤很難。遙感目前先用於篩查高排車輛沒問題。”上述人士表示。
編制説明稱,截至2016 年底,全國約有 70 余個城市應用尾氣遙感監測設備開展道路車輛尾氣檢測;全國已建設機動車遙感監測設備 400 余臺(套),其中固定式遙感監測設備150余臺(套),移動式遙感監測設備250余臺(套)。
又據近日環保部聯合六省市地方政府下發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12月底前,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2+26”個城市,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石家莊市、山東省濟南市、山西省太原市、河南省鄭州市等,均要安裝10台(套)左右固定垂直式遙感監測設備、2台(套)移動式遙感監測設備,覆蓋高排放車輛通行的主要道口,重點篩查柴油貨車和高排放汽油車。
據編制説明,全國約有350余個地市,每個地市需要10台遙感檢測設備,每台 250萬元,如在全國推行,設備成本合計87.5億元。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