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汽車  > 正文

“十二連降”背後自主汽車仍有機會

2014-10-16 08:52 來源:新民晚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從去年9月起,中國自主乘用車市場份額已經“十二連降”。這是15年來自主品牌汽車首次遭遇的尷尬局面,在很多人看來,自主品牌汽車形勢異常嚴峻,已經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溫室花朵長不大

  在日前舉行的2014首屆“中國汽車品牌行銷峰會”上,長安汽車黨委書記朱華榮高呼,號召我國8600萬黨員購買自主品牌汽車。而東風風神總經理李春榮直指,要學習美國的《購買美國産品法》,要用黨紀國法約束黨員帶頭購買自主汽車。中汽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則提議“請處長以上幹部主動買中國品牌”,甚至“科長以上幹部,因為農村鄉鎮領導都夠不上處級”。

  對於汽車這樣一個完全市場化的行業,自主品牌車企到底有沒有權利要求政府部門的“特殊照顧”,一直是個爭議很大的話題。不少與會者認為,用黨紀或法律的形式規定黨員、幹部購買自主品牌車不具有可行性;不宜用文件來規範黨員、幹部的個人購買行為,不能把黨紀規定擴大化。另一方面“特殊照顧”不符合市場公平競爭原則,市場經濟不相信眼淚,用政策或法律扶持自主品牌決非長久之計;自主品牌不應該靠保護,而是要靠提升自身的競爭力,不能讓自主品牌成為溫室裏的花朵。

  業內專家的觀點似乎更加理性:“自主品牌車企需要政策扶持,但過分的保護不能拯救汽車産業,反而是害了它,讓其失去‘覓食’的能力。如果一個産業的發展只靠政策或者長期靠政策支援,那麼這個産業是沒有生命力的。”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特別顧問、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張小虞如是説。

  因此,自主品牌的發展和壯大最終還是要靠自己。進一步開放國內汽車市場是遲早的事,自主品牌企業應該從自身找原因,腳踏實地在研發、生産、經營等環節下功夫,提升自己的競爭力,而非一味地要扶持、要補貼。只有在産品品質,技術核心和售後服務等方面全面提升,方能應對國際國內汽車市場的殘酷競爭。   

  憑什麼趕超對手?

  無論在技術開發、品牌力、管理、人才、供應鏈規模效應,甚至是在國內的銷售渠道等方面,自主品牌車企都與國際一流車企差距越拉越大,看人家什麼都比你強,憑什麼趕超對手?

  不過,容易為人忽略的是,本土車企仍然有不少優勢可以挖掘:最突出的一個優勢就是,熟悉本土購車情結;從理解一個新的市場需求到實現需求的速度可以比外資品牌快。只要適當時機出現,優秀的車企這個優勢利用到極致,就有希望趕超對手。實際上,在中國國內這個主戰場上,本土車企通過精準把握住市場新的需求特點而成功的案例已有不少。例如奇瑞QQ推出時,滿足了一大批用戶的需求,比同類車型通用的SPARK早上市大半年,迅速走紅,是一個打好時間差的經典案例。長城汽車以國內SUV車型的井噴為契機,深耕哈弗品牌系列SUV,一度將長城汽車擢升為國內自主車企的銷量冠軍。而五菱宏光的成功也具有代表性,借助國內龐大的微客群體消費升級的機遇,一發不可收拾。長安CS75、CS35“雙子”産品在市場的表現,更是給人以驚艷的感覺,在外觀和內飾方面更加迎合年輕消費者的喜好,精準把握了國人的購車心理。

  就在大家哀嘆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連續12個月銷量下降,特別是看到老牌的自主車企吉利、奇瑞、比亞迪、長城等銷量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時,卻沒有人注意到後起的長安自主乘用車、一汽自主乘用車、東風風神等銷量高於行業平均增速的事實。因此,自主品牌完全不必妄自菲薄。越是在市場競爭複雜的時刻,越要保持清醒頭腦,對自己須有正確認識和定位,靜下心來搞研發、踏踏實實做産品。而政府主管部門要做的,不是急於出臺扶植政策,而應該是給予大方向的引導,讓自主車企自己走出困局。   

  “突圍”非無稽之談

  當前自主乘用車的全面滑坡,是産業發展諸多矛盾的集中體現,短期內難以扭轉頹勢,但並不意味不能夠突出重圍。事實上,多家今年陷入下滑的自主車企,仍在潛心打造新車,力圖通過更高品質的車型來改善現在被動挨打的局面。如吉利汽車正在借助沃爾沃的技術支援,打造一款全新車型GC9,是吉利迄今為止在設計、技術、安全性和駕駛表現力方面最雄心勃勃的汽車。而長安為消費者量身打造的“跨越星空之旅”,更在一定程度上驗證著自身品牌的挑戰能力。此外,奇瑞、華晨等車企也在鉚足勁進行著新車研發,預計今後幾年將成為自主車企密集推出高品質新車的爆發期。

  自主品牌如果同合資品牌拼技術、拼設計,那就相當於在直道上競速,顯然沒有什麼優勢。但要是在價格和服務這條“彎道”上較量,自主品牌就完全可以實現逆襲。雖然合資品牌近年來不斷“放下身段”,投入新産品使價格區間不斷下探,但自主品牌在低價位的競爭中,仍然有著明顯的性價比優勢,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口碑。可以説,在低端轎車和SUV市場中,自主品牌並不輸給合資品牌。

  另外,近年自主車企在國內市場與合資車企競爭相對吃力,但在海外市場卻頗具亮點,具備低成本、低價格優勢,進入國際市場潛力巨大。特別是一些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領域已經達到甚至超越了這一區間合資品牌的産品。可以説,在新能源領域,自主品牌毫不遜色。如比亞迪在電池車方面獨樹一幟,榮威550在外觀和數字化方面令人稱道,或將會成為率先“超車”的重要突破口。此外,未來5年是利用汽車互聯浪潮實現彎道超車的難得機遇期,自主品牌完全可以把握這個時機,乘勢而上。相信自主品牌只要樹立信心、揚長避短,進行差異化競爭,突出重圍並非無稽之談,但需要時間、耐心和火候。(李永鈞)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