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名高管中,有11個中國人,還有包括我在內的3個外國人”,當戴雷用標準的漢語介紹東風英菲尼迪的中外高管構成時,讓人感覺有點兒突兀,因為長期以來戴雷作為德國人的形象已經很模糊了。聽慣了“戴氏”普通話,不少人已將這位娶了一個中國妻子,養了兩個混血兒寶寶的德國人,在潛意識中當成了“中國人”。
這也讓戴雷的“主動糾錯”變得很有趣。這位在中國從來不講德語的老外,是一個“中國通”,對儒學等東方文化的了解已經超過了一般的中國人。戴雷,已然成為英菲尼迪本土化的一個符號。
在人們以為英菲尼迪國産項目會因為中外雙方意見不合發生“火並”的時候,戴雷沒有讓“奪權”成為新聞焦點。9月22日,東風英菲尼迪汽車有限公司悄然成立,沒有召開發佈會,只是在隨後發佈了一份內容詳盡的新聞稿,解答了人們對英菲尼迪“獨立經營”的疑問,也為人們關心的“話語權爭奪”給出了答案。
作為東風汽車有限公司旗下的全資子公司,東風英菲尼迪與東風日産乘用車公司平行,統管國産和進口車型的銷售,既體現了英菲尼迪作為豪華品牌的獨立性,也避免了多重管理或分權管理可能出現的內耗。公司首任總經理由英菲尼迪中國總經理戴雷擔任, 執行副總經理由東風汽車公司戰略規劃部原副部長雷新擔任。公司共有7個部門,除市場和財務外,均設立正副職搭配,僅有的兩位日方總監被戴雷詮釋為“團隊中的兩個日本人”,而非“日方高管”。
在一個合資公司裏,中外雙方的人員比例如此懸殊還是頭一次。作為英菲尼迪國産前超過三位數增長的功臣,戴雷將英菲尼迪中國的團隊幾乎全部帶到了東風英菲尼迪,幾位東風體系人員進入高管團隊,則可謂如虎添翼。正副職搭配這種合資公司非常普遍的人事安排,未必是一件壞事,戴雷團隊的市場洞察力和執行力,以及東風高效嚴謹的工作流程,這些優勢融合在一起,可以形成巨大的合力。在這個不存在“中外博弈”可能性的體系內,本土化是所有人的共識。
據介紹,東風英菲尼迪設立專門的董事會, 第一屆董事會成員包括東風汽車公司董事長徐平、總經理朱福壽、東風有限總裁關潤、副總裁任勇、即將就任的英菲尼迪全球總裁羅蘭·克魯格、英菲尼迪全球副總裁喬治·萊昂迪斯、戴雷和雷新。
值得一提的是,徐平在東風英菲尼迪擔任董事長,而羅蘭·克魯格則直接向雷諾日産總裁卡洛斯·戈恩報告。由此可見,東風英菲尼迪的運營,受到了戈恩和徐平兩位母公司最高層的格外重視,英菲尼迪全球事業的發展,東風英菲尼迪可謂佔據了核心位置。
新任的執行副總經理雷新,此前擔任東風戰略規劃部副部長,在神龍公司曾擁有13年的行銷和銷售工作經驗。他表示:“本公司成立對東風和日産來説是雙贏,將創造非常獨特的合資文化,樹立一個全新的標桿。雙方可以利用已有的成功模式,快速實現英菲尼迪在中國的預期目標。”
雷新認為,如果把東風所有的業務板塊打開,可以發現,它在商用車、乘用車及其他細分市場領域都能進入前三,只有豪華車品牌是一個空白。從戰略地位上來講,豪華車是東風亟待提升的領域,這也是為什麼股東雙方會採取獨立經營英菲尼迪品牌的方式,聚集最優質的資源,來推動其國産項目在中國的快速發展。
不論是深諳中國之道的戴雷,還是在合資公司擁有多年管理經驗的雷新,他們的想法都是一致的,就是在“同一戰略、同一品牌、同一團隊、同一渠道”的原則下,迅速推進合資公司的發展。雷新笑著説:“我和戴雷的名字裏都有一個‘雷’字,按中國人的話講,既是一種巧合,又是一種冥冥之中的緣份,註定了我們要一起來共事。我們對東風英菲尼迪未來的發展,在認識上高度一致,一定會成為緊密的合作夥伴。”
合資企業中外雙方的爭鬥,一直是媒體最善於探究的話題。看到東風英菲尼迪的“四個同一”,人們一定會聯想到《東風日産行動綱領》,這個由中方提出的東風日産基本法,明確了股東雙方要以合資企業的利益為先,也拯救了一個企業。東風英菲尼迪,在成立之初就吸取了過往的教訓,甚至由具有深刻本土化背景的人才負責企業的主要運營,有著格外清晰的思路。
近兩年,英菲尼迪通過“敢·愛”概念確立了品牌調性,創下了豪華車品牌最快的增長速度,戴雷這個“中國通”功不可沒。現在東風英菲尼迪成立了,我們不妨把入鄉隨俗的戴雷看成一個“中方高管”,將目光聚焦在“雙雷組合”的本土化動作上,相信結果會是令人興奮而欣慰的。(記者 王超)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