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據新華社報道稱,湖北武漢4家寶馬經銷商因存在壟斷行為被罰合計162萬元,並已進入行政處罰程式。據了解,這是今年我國對汽車領域開展反壟斷調查以來開出的第一張罰單。
現在,許多進口車的整車售價遠高於海外數倍甚至十幾倍,對此,中國消費者只知其一,卻難知其二,主要原因除消費者缺乏專業知識之外,一個重要原因是外資企業在進入中國市場時零部件遭整車生産廠大幅加價,一輛整車所有配件的價格之和與整車售價的比值形成了“零整比”指標,反映著汽車的維修成本。中國汽車維修協會今年4月首次披露,18種常見車型裏有10款車型“零整比”超過了400%,最高的賓士C級的零整比竟達1273%,這意味著把一輛賓士C級拆了賣零部件的錢,夠買12輛整車的了。而這一切的“內情”中國消費者若不是媒體配合反壟斷調查,是無論如何也無法深知其中奧秘的。從這一點來看,絕大多數壟斷行為都是通過達成價格壟斷協議的行為表現出來的。為獲得自身利益最大化,經營者謀求超額利潤的不法手段,除了價格欺詐、哄抬價格外,都是通過價格壟斷來實現的。而廣大購車人面對壟斷企業的價格壟斷,其話語權根本不足以與壟斷行業中的壟斷組織進行抗衡,常常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也只能忍氣吞聲,這也是此次反壟斷調查能夠吸引公眾注意力的原因,正是利益攸關使然。
中國消費者的保護意識和法律意識尚缺火候,若我們能夠把此次正在展開的反壟斷調查作為一次有意識的法律知識的普及工作來做,在處罰壟斷企業和壟斷行為的同時,不僅在縱向上逼迫外資汽車企業下調整車和零部件的造價,而且在橫向上促進經銷商提高服務品質,更重要的是讓中國消費者接受一次反壟斷知識的普及與提高,讓外資汽車企業為自己的壟斷行為付出“沉重的代價”,如此一舉幾得,何樂而不為呢? (聞一言)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