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報道,進口汽車反壟斷“大棒”或將很快落下。消息一齣,幾大外資汽車巨頭反應迅速。路虎方面宣佈,自8月1日起,對6款車型下調官方售價,最高降價30萬元;奧迪則于8月1日起下調國産車型的原裝備件價格,降幅20%左右;而反應最快的當屬賓士,繼7月降低維修保養價格之後,于8月3日再次宣佈將下調近萬款配件價格,平均降幅約15%。
這一連鎖反應不由人不佩服外資車企的危機公關手段。只是,臨陣降價就真的能夠躲過反壟斷罰單?如果服軟有用,那還要法律幹嗎?
長期以來,通過媒體曝光和汽車論壇中的投訴熱貼不難看出,進口豪車依仗壟斷優勢,恣意妄為,這一市場背離健康有序的定義已經太久了:
在新車銷售方面,車企隨意抬高價格。有時消費者要想提車,還需支付高額的加價;
在汽車原廠配件方面,車企規定4S店只能從整車廠家進配件進行維修,這就造成了國內進口車的“零整比”普遍超過400%,甚至賓士C級車零整比系數居然高達1273%;
在售後服務方面,車企拒不公開車輛的維修技術資訊和相關重要參數,市場上又買不到原廠配件,消費者只能被動選擇去4S店,被4S店高昂的“工時費”再宰上一把。
“花錢買罪受”,把這樣一個苦楚的中國俗語放到進口豪車的消費上,在貼切之餘,更加讓人體會到消費者“痛並痛苦著”的感受。
當前,進口豪車在華無論在生産工藝還是品牌宣傳、市場行銷等領域都處於顯著的領先位置。但是,除了將車的形象裝裱到無比高大上之外,賓士、路虎們卻並未在其他方面真的體現出其表率性來。反而是在利益面前,罔顧消費者的權益、法律的規定,乃至其在歐美市場的規範習慣,讓這個市場也為之扭曲。
我們期待反壟斷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反壟斷法首先是法,監管部門之所以祭出反壟斷大旗,正是為了確保市場中具有壟斷優勢的供應方沒有利用其地位影響到市場的公平、公正、公開原則,為了確保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沒有受到侵害,也為了確保這個市場能夠得到長遠健康的發展。
由此,一小撮不良車企的違法行徑理應受到嚴懲,別無它路。(萬玉航/文)
[責任編輯: 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