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車展近日落下帷幕,但對本屆車展的管理和服務工作的各種“吐槽”並沒有停息。要解決這一問題,就要打破相關壟斷,淡化行政色彩,在車展承辦方選擇上引入新的競爭機制
四處擁堵的交通、菜市場般雜亂的媒體日、瘋狂的“黃牛黨”、喧賓奪主的娛樂明星和車模……儘管北京車展近日落下了帷幕,但是圍繞本屆車展的各種“吐槽”在網上並沒有停息。
客觀地講,本屆車展有不少看點。2000余家廠商、1134輛展車、118輛全球首發車、71輛概念車、79輛新能源車,這些“硬指標”無可爭議地表明瞭北京車展的國際地位。而且,為搶佔中國這塊全球最大、最具潛力的市場,跨國車企不僅大方地亮出了自己的“最新式武器”,就連一向高傲的外方高管們也紛紛親臨現場助陣,足見對這一展會的高度重視。
然而,今年的北京車展卻遭到了包括中外展商、媒體和觀眾在內的質疑:臨近展館周邊的交通為何如此擁堵?怎麼連一張小小的門票都管不好?一個“都教授”為何就能毀掉媒體日……提起這些亂象,不少展會工作人員將此歸因為參觀者人數太多、附近開發商新建樓盤佔了過去的臨時停車場地,還有一些參觀者沒有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來觀展等等。應該説這些都是原因,但筆者覺得,更應歸結為車展主辦方管理水準低下和服務意識不強。
曾經,創辦于1990年的北京車展籍籍無名,只能仰望法蘭克福、底特律、東京、巴黎等全球A級車展的背影。但是,隨著中國汽車市場躍居全球第一,跨國車企的日益重視,北京車展的影響力近年來得以飆升,人氣大有蓋過其他全球A級車展的勢頭。而在市場上賺得盆滿缽溢的車企大佬們,基於對未來市場的樂觀預期,在北京車展上更是豪擲千金,展位越整越大,車型越整越多,這讓北京車展主辦方賺得不亦樂乎。問題是,在主辦方暴富的同時,其管理水準和服務意識卻沒能得到同步提升。
何以如此?都是壟斷惹的禍。眾所週知,北京車展、上海車展隔年舉辦及主、承辦的單位,是上世紀90年代主管汽車工業的原機械部當時確定下來的,帶有濃厚的行政色彩。本屆車展,包括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分會、中國汽車工業國際合作有限公司等4家承辦單位繼續“獨佔”著這一越來越緊俏的資源。因為壟斷,即使其在車展管理和服務上不盡如人意,卻並不影響其掙大錢。
痛定思痛。要解決這一問題,眼下就要下決心打破這種“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方式,在北京車展承辦方選擇上引入新的競爭機制。事實上,國外頂級車展的主辦方雖然也是當地的汽車協會,但是承辦方都是通過市場競爭而選擇出的非常專業的國際著名展覽公司。有道是,沒有競爭,就沒有進步。車展屬於展會經濟,是商業活動,商業活動理應該按照經濟規律來運作。如果不在體制機制上進行改革創新,提高市場化程度,提升專業化水準,北京車展就算規模做得再大,也難以真正與國際A級車展比肩。(楊忠陽)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