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進行多品牌全線出擊的策略並不如意。而且,這幾年國內汽車市場形勢發生了急劇變化,所以縮小戰線,把品牌行銷、産品開發等資源重新聚焦在單個品牌、重點産品上,回歸“一個品牌”戰略,或許是自主品牌車企的明智選擇
在近日舉辦的北京車展上,自主品牌行業領軍者吉利宣佈:回歸“一個吉利”品牌,併發布新車標和3大全新産品平臺。與此呼應,其他自主品牌車企的展臺也沒有了往屆的多品牌現象,紛紛從多品牌戰略回歸到一個品牌戰略,“一個奇瑞”、“一個比亞迪”……如此的選擇,是自主品牌車企爬坡過坎中的“只做不秀”,説明自主品牌車企正進入戰略調整期。
數據顯示,我國自主品牌汽車的市場份額在連續下降,不禁讓人捏把汗。2013年,奇瑞銷量同比下滑9%。奇瑞表示把13款不掙錢産品退市,短期會影響銷售,但仍要不惜犧牲銷量,將戰略調整進行到底。再看比亞迪,雖説其2013年的銷量達50多萬輛,重回正向軌道,但比亞迪已表示,今後不會特別強調對銷量考核,最重要的是把內功、核心競爭力練好。
這樣的表述似曾相識!2007年,在自主品牌車企中,吉利率先提出戰略轉型,並在全國經銷商會議時發表“寧波宣言”,宣佈“不玩價格戰了!”表示要從單純成本領先向技術先進、品質可靠、服務滿意全面提升。當時第一步的舉措就是,砍掉了佔銷量七成的老車型,進行轉型“長征”。2009年,吉利又經歷一次戰略轉型,宣佈品牌一分為三,發佈全球鷹、帝豪和英倫3大品牌,進入多品牌戰略行銷階段。彼時,汽車市場爆髮式增長,“多生孩子好打架”,一些自主品牌車企推出不同定位的多個品牌,寄望市場的整體快速擴張,全線出擊,搶佔市場份額。
然而,自主品牌進行多品牌全線出擊的策略並不如意。這幾年,國內汽車市場形勢發生了急劇變化,合資品牌價格、産品開發不斷下探,自主品牌汽車可謂“壓力山大”。所以,縮小戰線,把品牌行銷、産品開發等資源重新聚焦在單個品牌、重點産品上,回歸“一個品牌”戰略,或許是個明智選擇。
産品“花開花謝”,品牌分分合合,如果本質沒有變化,能解決問題嗎?這次轉型能否給自主品牌汽車打一場絕地反擊戰?
吉利表示,這次品牌轉型的最大不同,在於全面體現一個全新的吉利品牌,核心是企業“攜手沃爾沃、協同共發展”的戰略開始真正發力。看來,吉利的品牌合一不是簡單地合併同類項,也不僅是行銷體系的重新劃分,核心是吉利收購沃爾沃後,“中國投資、歐洲技術、合作雙贏”開始實質性體現,是吉利站到國際化層面後,技術體系、産品體系、行銷體系的一個全新佈局。
自主品牌汽車長期在低端産品上與國外企業競爭,國內業界是不甘心的。華晨、奇瑞、江淮等都曾向中高端車發動過衝擊,然而全都無功而返。今天,中國是全球汽車産銷量第一大國,自主品牌在家門口遭遇激烈競爭,向高端化發展,打造中高端産品品牌,已迫在眉睫。中國自主品牌發展到今天,追求把車做到“與合資公司産品同一水準”,不是小打小鬧就行了,也不僅是行銷層面的調整,而是要毫不猶豫地與合資品牌拼技術,只有與國際先進技術搭建橋梁進行創新,才有向上突破的能力。
自主品牌汽車,既不能祈求政策庇護,也沒有理由抱怨消費者不支援。市場的需求和消費者的期望,才是自主品牌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動力。賽到中場,時間緊迫,自主品牌汽車能否成功戰略轉型,是對能力和底氣的真正考驗。(祝惠春)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