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長假結束,回鄉祭祖、出遊的車主們最大感受,恐怕就是一個字:“堵”。回鄉時,出城堵;返程時,進城堵。平時三四小時的車程,清明節七八小時是常態。我在昨天的微信朋友圈看到,有被堵車主在高速路上遛烏龜,行為藝術令人啼笑皆非。據省交通集團透露,省內共有23條高速公路出現擁堵或實施交通管制。
堵在高速路,除了無奈、煩躁,還有一種情緒叫“羨慕嫉妒恨”——羨慕對面車道的車主,可以在空空蕩蕩的車道上疾馳,如入無人之境。近年來,逢年過節出現的“中國式”高速路堵車,幾乎同出一轍,呈現出高度集中性與單向性——放假時,出城方向堵得水泄不通,回城方向車輛稀稀落落。假期結束,情形正好反過來。有時塞在路上,瞅著雙方路況,忽發奇想:此時此刻,要是對面能夠讓出一個或兩個車道給這邊,必將大大提高道路利用效率,有效緩解這邊的擁堵。
這種想法並非天方夜譚,“潮汐式可變車道”概念已經在城市公共交通中出現。針對城市“潮汐式”交通特點設立可變車道——上班高峰時,將出城道路調出一到兩個車道改為進城道路;下班高峰時,則反其道而行之。北京、昆明、武漢、鄭州、杭州、南京等城市都曾採取這種動態調整和應急管理措施。廣州也已有5路段應用“潮汐式”可變車道,交通改善效果明顯。交警表示,接下來還將進一步推廣“潮汐式”可變車道,廣州大橋拓寬後,或根據車行需要設立可變車道。
據專業人士透露,實施“潮汐式”車道有一個前提,就是一個時間段內,道路的某一個方向的車流量要非常大,而另一個方向的車流量又非常低,否則減車道那個方向就會堵車。節假日高速公路正屬於這種情況,雙方向車流量反差巨大,符合這一條件。當然,高速公路與城市道路當然不可同日而語,一是線路長,車道調整難度大,靠人工放置路標的傳統方式肯定行不通;二是中間的隔離帶要用什麼替代,才能實現可移動性;三是車輛速度快,不能有絲毫閃失,管理跟不上的話,安全風險大。是以,將“潮汐式”可變車道概念移植到高速公路上來,還有許多技術與管理細節有待研究和完善。筆者只是在此拋磚引玉,給高速公路挖潛一個建議。(連海平)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