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21日(汽車頻道 劉博) 針對近日部分媒體報道北京將會限制計程車使用一款叫車軟體引發廣泛熱議,中新網記者了解到,該消息實為北京市交通委運輸管理局為了防止計程車司機駕駛過程中使用多個終端設備搶單,而規範計程車行車安全而採取的措施。
為何引發熱議?其實本身的焦點並不在限制計程車司機使用叫車軟體,而是叫車軟體為了佔有市場,對打車的乘客和計程車司機提供打車費用補貼的行為,以及這場“補貼戰爭”最激烈的嘀嘀打車和快的打車兩家叫車軟體公司。
叫車軟體每運次的哥乘客均有補貼
據京華時報報道,使用嘀嘀打車以及快的打車軟體的乘客急劇增加,主要源自兩軟體對乘客的補貼,最早乘客使用打車軟體每單可獲得10元。隨著兩家競爭的不斷激烈,補貼數量也在增加。前天,嘀嘀宣佈乘客使用微信支付,每次能隨機獲得12到20元不等的高額補貼,而聲稱“打車獎勵金額永遠會比同行高出一元錢”的快的打車也隨即宣佈,用支付寶付款每單最少給乘客減免13元。
在對乘客補貼的同時,兩家軟體公司也在對司機進行補貼,1單10元,每天不超過5單。“一個軟體最多接5單,兩家軟體就可以多賺補貼了。”北汽司機王師傅告訴記者,有些活兒很遠或者賺錢不多,很多司機不願意搶,但是有些為了騙補貼司機願意搶單。他們搶完單後並不會來接乘客,而是給乘客打電話説,因為堵車或者其他原因可能還需要時間,如果乘客想先打車走,就先點“已上車”,之後再找其他司機。一些著急的乘客不願意等,可能就按照的哥説法放棄了。但是實際上,的哥已經拿到10元的補貼。
交通委:的哥為補貼搶單對行車安全造成影響
援引京華時報報道,北京市交通委交通執法總隊表示,已經接到乘客投訴部分司機在接訂單時存在“挑肥揀瘦”的現象。這種行為不僅擾亂市場的秩序,也使得乘客與司機之間的信任度遭到破壞。交通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種惡意行為必須得到制止。
此次出臺“一輛計程車限用一款叫車軟體”規定並不是限制司機使用的打車軟體品牌,而是不允許司機同時使用多款打車軟體。“比如説,在使用一種軟體時就應該把另一種軟體關閉,在駕駛臺上同時放著兩個顯示屏不停播報乘客預約的做法肯定不可以。”
交通委交通執法總隊相關負責人稱,這與電商競爭無關,主要考慮司機用多款軟體攬活,對於行車安全不利。同時多數計程車司機表示,軟體播報有大活兒時,大家都立馬去搶,如果這時是在運營,多少會影響正常駕駛。
而據法制晚報報道,市交通委運輸局要求,計程車要嚴格執行“一車一終端”的規定。市交通委運輸局、市交通執法總隊將加強對出租汽車駕駛員使用“手機叫車終端”的監管工作,發現出租汽車安裝多個“手機叫車終端”的問題,將進行登記核錄,並責成出租汽車企業進行整改。駕駛員搶手機電召業務時,須在保證行駛安全的前提下進行。
專家:限制使用叫車軟體或讓軟體商加大“燒錢”力度
電商觀察員魯振旺接受中新網採訪時認為,目前政府來插手叫車軟體過早。對於嘀嘀打車和快的打車在北京補貼司機和乘客的行為干擾正常打車秩序,魯振旺認為,這種行為不會太長久,現在兩家叫車軟體公司每家每天補貼費用就200多萬,長久來看很難維持。如果強制計程車司機安裝一款叫車軟體,乘客叫到車的幾率降低,叫車軟體服務便利性降低。反而,叫車軟體公司會為了爭奪用戶採取更多的補貼優惠措施,增大計程車司機只拉叫車軟體業務的幾率,乘客正常打車難的現象會增多。
網際網路行業專家、飛象網CEO項立剛接受中新網採訪時認為,對於叫車軟體公司“燒錢”來爭取市場份額並不看好,通過補貼來爭取到的用戶對軟體本身的忠誠度很難説,換句話説有一天沒有了補貼很多用戶就會退出。
項立剛還指出,軟體企業應該從軟體的功能方面著手,叫車軟體應提高叫車的效率。目前來看叫車軟體對於乘客來説效率並不高,譬如乘客發起電召後可能幾公里外的車接單,在等車的期間,眼前可能會有幾輛空車駛過,這樣不僅浪費等候時間,計程車在接客人的過程也浪費油耗,司乘雙方為了補貼而浪費了資源。因此,提高叫車軟體的叫車效率才是企業生存的立足之本,而不是靠“燒錢”來求生機。(中新網汽車頻道)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