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豪華汽車生産商阿斯頓·馬丁公司召回近1.8萬輛豪華跑車,稱召回原因是負責油門踏板臂生産的深圳科翔模具工具有限公司使用東莞合成塑膠有限公司提供的假冒塑材。
此事經報道後,個別外媒將矛頭指向“中國製造”的品質問題。人民日報“求證”欄目記者採訪後發現,東莞合成在當地沒有工商登記資料,阿斯頓·馬丁二級供應商聯繫不上,深圳科翔並不承認合同供應商的地位。
2月12日,多位專家和業內人士接受記者採訪表示,供應鏈是産品品質的重要組成部分,阿斯頓·馬丁召回事件的責任不能推給“中國製造”,該公司在管理上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供應鏈存監管漏洞,推卸責任並不專業
阿斯頓·馬丁公司聲稱:“阿斯頓·馬丁對於供應鏈的管理非常嚴格,並且始終都與行業內最優秀的夥伴們合作。”“阿斯頓·馬丁的零部件審批程式確保了每個部件的設計穩定性,以及每個供應商在製造過程中的能力和品質保證體系,確保他們能夠交付品質合格的零部件。”
事實上,根據本報記者此前的調查,阿斯頓·馬丁在對供應商的管理上,並沒聲稱的那麼“嚴格”。
“召回事件中,阿斯頓·馬丁作為生産廠商,有責任向消費者指出責任方以及最終産品問題所在。”汽車行銷傳播專家張志勇指出,據調查,其材料供應商在東莞當地沒有工商登記資料,所謂的“三級供應商”堅決否認合同供應商的地位,對此,阿斯頓·馬丁依舊自稱“管理嚴格”,態度很不誠懇。
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周政説,在市場行為中,企業理所當然要對産品品質負全責,即使是分包,企業也有對分包産品品質監管的責任。阿斯頓·馬丁在此次事件中暴露出了兩方面不足,一是該公司採購供應鏈存在監管漏洞,作為國際知名的汽車品牌,阿斯頓·馬丁在選擇材料供應商時如此不嚴謹,是對産品品質和消費者的不負責。二是事件發生後,阿斯頓·馬丁將責任推卸給所謂的中國材料供應商,是不夠專業的做法。
“在本次召回事件中,阿斯頓·馬丁公司存在著嚴重的供應鏈漏洞和品質監督隱患。對零部件供應商,必須經過嚴格的認證與試驗。首先是對供應商本身能力的認證,然後是零部件通過大量的試驗認證。如果無法通過相關的試驗認證,零部件是不允許裝車隨整車進行銷售的。”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技術中心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工程師認為,一般來説,國際知名品牌都有著嚴格的供應商管理與品質監管體系。然而對於阿斯頓·馬丁公司,選擇不知名供應商卻並不奇怪,因為其雖是國際頂級跑車公司,但銷量極少,所需零部件也少。大的高水準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因為利潤原因,很有可能不願意為其供應零部件。但即便如此,它也不能採購未通過充分驗證的零部件。
盲目省錢得不償失,多級供應商尾長難控
周政説,在當前跨國企業分包模式中,像阿斯頓·馬丁這樣選擇完全不知名的材料供應商,情況並不多見。他認為阿斯頓·馬丁這樣做主要是為了節省成本。
一位跨國公司負責供應鏈企業招標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在招標中,價格是重要的指標,分值較高。以某品牌汽車一對羊角(即“轉向節臂”)為例,美國是130美元,底特律稅率6%,也就是137.8美元,匯率6.07,需要800多元人民幣。而國內生産只要200多元人民幣。
張志勇解釋,在現代産業鏈中,這種代理、分包的優勢很明顯。通過尋求外部的合作,一個工廠只做一個部件,可以做到精準、專業。而工廠可以為不同的下游企業提供零部件,具有規模效益,降低成本,品質更加優良。
但是,供應鏈的拓展帶來新的分包管理難題。周政認為,企業在選擇分包時,應該考慮到品質風險。長期來説,應該禁止外包制,企業可以尋找直接供應商。他認為,這樣企業成本未必一定增加,但品質有保障。
“此次阿斯頓·馬丁品質事件中所涉及的中國材料供應商,顯然沒有符合嚴格篩選的標準,也與阿斯頓·馬丁的國際品牌不相稱。”周政説。
唯有繼續發展,“中國製造”才能不“被栽贓”
數據顯示,目前中國零部件行業年産值已超過2萬億元人民幣。專家表示,中國零部件供應商一直處於貼牌生産者的尷尬地位,近幾年,由於各種原因,“中國製造”背負著並不太好的名聲。
周政對跨國企業動輒推卸品質責任給中國製造表示憤慨。他舉例説,2007年的美國知名玩具生産商美泰“玩具召回事件”就是前車之鑒。
2007年8月,美國玩具製造商美泰(Mattel)因品質問題大規模召回“中國製造”玩具,最初在責任厘定時説是中國製造商的問題。該事件導致美泰中國製造商廣東佛山利達玩具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張樹鴻在工廠倉庫內上吊自殺。但其後證實,美泰召回玩具大部分是由於美方設計缺陷所致。
回到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發展現狀,周政説,目前來説,中國汽車零部件生産仍然處在較低的水準,還沒有進入核心業務範圍,如引擎技術等。他認為,中國應該加大技術研發力度,改變中國製造等於廉價的印象,唯有如此,才能從根本上扭轉“被栽贓”的情況。
《神秘的阿斯頓·馬丁供應鏈》引關注
阿斯頓·馬丁公司承認本報調查客觀公正
網友呼籲儘快查清責任還中國企業清白
本報“求證”欄目2月12日刊發報道《神秘的阿斯頓·馬丁供應鏈》一文,引起廣泛關注。
12日上午,阿斯頓·馬丁上海方面負責人致電本報記者表示,報道客觀公正,該公司將繼續了解情況。記者還接到深圳寶安區政府部門和相關專家的反饋意見,均表示調查清楚,思路明晰。有網友留言:“汽車部件來源不清不楚,願早日查清責任,還中國企業一個清白。”
2月12日,記者再次聯繫深圳科翔負責人張志昂,他依舊堅決否認為阿斯頓·馬丁做過産品加工。記者通過深圳海關企業基本情況查詢,並沒有找到“深圳科翔”和二級供應商“FFT”(或“泊安模具和製品有限公司”)的相關資訊。
記者12日致信英國汽車協會與英國汽車製造商和交易商協會,詢問阿斯頓·馬丁問題,均被告知不能夠發表任何評論。(閆軍、白陽)
(統籌:馬 龍)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