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國的汽車廠家而言,由於技術的差距和缺乏品牌認知度,迄今為止自主品牌在歐美市場幾乎沒有什麼作為。但從長遠來看,如果TTIP統一了歐盟和美國的汽車技術標準,對任何想進入這兩大市場的外來品牌都是利大於弊——只要在歐盟獲得安全和環保認證,就可在美國市場通行無阻,反之亦然。
近日,美國專業汽車媒體發佈研究報告,對今年7月正式啟動的歐盟-美國自貿協定(TTIP)談判將給雙方汽車産業帶來的好處進行了分析與評估。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三大”和德國大眾、賓士、寶馬對TTIP毫無保留地表達了支援立場,而至今未能進入美國市場的法國標致、雪鐵龍和雷諾沒有表態。
TTIP談成之後,將成為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它將覆蓋世界貿易量的1/3和全球GDP的1/2,其對未來世界貿易格局的影響以及中國面臨的挑戰,有關分析已經很多。但是中國作為全球第一汽車産銷大國,我們應該對TTIP將給歐美以及全球汽車産業帶來的影響有所了解。
由於歐盟和美國都是世界汽車強國和地區,其在産業規模、全球銷量、市場成熟度以及技術方面的差距不是很大,雙方的産業融合將給各自的整車和零部件行業帶來新的增長點。
在貨物貿易領域,TTIP的目標是將目前雙方平均3%~5%的關稅降至零。就汽車産品而言,目前美國的乘用車進口關稅為2.5%(皮卡及廂式貨車的進口關稅為25%);歐盟28個成員國的對來自歐盟以外的進口汽車不徵收關稅,但歐盟卻要按10%的稅率統一徵收。據歐委會的分析,美國的名義汽車關稅雖然很低,但是要滿足其各項非關稅壁壘(主要是技術標準),增加的成本則相當於被徵收了26%的進口汽車從價稅。如果TTIP協議達成,雙方的汽車技術標準統一之後,預計到2017~2027年,歐盟對美國的整車及零部件出口將大幅增長149%。
WTO數據顯示,目前歐盟和美國佔全球汽車産量的32%,全球汽車銷量的36%,在它們的雙邊貿易中,汽車及零部件的佔比為10%。據總部設在倫敦的全球著名獨立研究機構CEPR預測,TTIP談成之後,每年歐盟、美國及全球經濟總量將分別增長1200億歐元、900億歐元、1000歐元。每個歐盟家庭(以4口之家計算)每年將增收545歐元,每個美國家庭將增收655歐元。而歐盟和美國的消費者能從TTIP中享受到的最大紅利之一就來自雙方汽車産業的深度融合和開放。具體講有這樣兩個方面:
其一,對於歐盟來説,由於美元對歐元匯率的持續疲軟,美國的勞動力成本低於歐盟,歐盟汽車廠家早就開始在美國投資建廠,不過目標市場就是美國。未來在TTIP框架下,雙方取消了汽車進口關稅之後,歐盟汽車廠家在美國生産的汽車就可以零關稅返銷歐盟,歐盟消費者就會從中受益。對於美國來説,歐盟汽車廠家在TTIP之前的當地生産已經降低了車價,而未來歐盟汽車廠家為返銷歐盟為目標的在美新增投資將繼續為美國創造就業和增加稅收貢獻。
其二,目前歐盟與美國的汽車非關稅壁壘主要表現為安全和環保這兩大類技術標準。在美國,汽車被動安全的標準是由美國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署(NHTSA)制定並通過相關碰撞試驗實施的;在歐盟則是要看EU-NCAP的碰撞試驗結果,最高為五星評級。在排放方面也是一樣,在美國市場銷售的汽車必須滿足環保署和加州最嚴苛的環保標準,在歐盟則必須達到歐Ⅴ標準。雖然歐盟和美國的汽車安全和環保標準都是全球公認的頂級標準,但它們在細則、試驗方法、分項計算和得分權重等方面完全不一樣。對於雙方的汽車廠商而言,開發一款全球車型,就必須適應兩套完全不同的安全和排放技術標準。如果在未來TTIP框架下,歐盟與美國實現了汽車標準的一體化,就會大幅降低各自汽車廠家的新車研發成本,消費者將是直接的受益者。
據美國汽車業界分析,歐盟和美國相互取消進口汽車關稅、技術標準實現一體化之後,美國消費者獲得的實惠要大於歐盟。理由是:包括大眾品牌在內,德係車在技術、品質和品牌價值方面都高於美、日、韓係車,其在美國市場的售價也是最高的,TTIP可大幅降低進口和在當地生産的德係車的成本,使得更多的美國消費者買得起德係車。德國《圖片報》認為,TTIP可進一步提升德國汽車的産業競爭力,理由是:2.5%的關稅雖然不是很高,對於一輛售價4萬美元的賓士或寶馬來説也就1000美元,很多經銷商的現金折扣也能達到這個幅度,但是,如果再加上TTIP帶來的雙方統一技術標準後節省的成本,德國汽車廠家的總體受益將是非常可觀的。而迫於競爭壓力,它們一定會將這塊降低的成本投入到新車開發中,比如可為迎合美國人的需求增加科技含量和配置,而價格卻保持不變。
最後,對於中國的汽車廠家而言,由於技術的差距和缺乏品牌認知度,迄今為止自主品牌在歐盟和美國市場幾乎沒有什麼作為。但從長遠看,TTIP統一了歐盟和美國的技術標準,對任何想進入這兩大市場的外來品牌都是利大於弊——只要在歐盟獲得安全和環保認證,就可在美國市場通行無阻,反之亦然。當然,這樣的利好對日係和韓係車也是一樣的,以其目前在歐盟和美國已經比較牢固的市場地位,它們一定會享受到近水樓臺之利,因此短期來看,TTIP帶給中國汽車的機會恐怕是比較渺茫的。(武躍)
[責任編輯: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