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農業

“網際網路+”助農産品走出田間地頭

2016年01月22日 10:5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陜西延安市洛川土基村村民楊寬民種了十幾年蘋果。2015年,12萬元的蘋果銷售收入創了紀錄,他增收的法寶就是電商,“收入比2014年足足高了50%,‘觸電’就是好!”

  和楊寬民一樣,越來越多的農民嘗到了網際網路的甜頭。自1月9日陜西省、山東省、貴州省和江西贛州市開展農産品網上行公益活動以來,洛川蘋果在11小時內就賣掉了18萬斤,相當於當地最大蘋果電商一年的銷售量,當地農戶實際增收超過20%;贛南臍橙累計銷售超過50萬斤,增收40%……

  2015年初,國務院扶貧辦將“電商扶貧”列為十大精準扶貧工程之一。隨著電子商務逐步向農村滲透,農村基礎設施持續改進,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為農民提供了低成本的網路創業途徑,為廣泛開展“電商扶貧”奠定了基礎。

  為了推廣此次農産品網上行公益活動,三省一市專門設立了總額為500萬元的“網路交易誠信資金”,作為活動參與商品品質保證金。按照約定,凡在政府指定的天貓或淘寶賣家購買農産品,一旦出現品質問題,誠信資金將先行向消費者賠付。

  為做好此次公益活動,網際網路企業阿里巴巴投入數千名專業人員,進行商品對接和網路推廣,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助農産品有效到達消費者手中。

  隨著公益活動的深入開展,參與農産品網上交易的三省一市農産品銷售呈現爆髮式增長。以貴州為例,“貴州龍”和“黔五福”臘肉累計銷售5.3萬餘件、“嬌鄉”紅辣椒累計銷售2萬餘件……最遠的一單産品,還“飛”到了澳大利亞。

  作為非標産品,農産品“上網”的最大難點是品質控制。陜西延安市商務局副局長劉新光坦言,此次電商平臺對農産品品質要求很高,給當地果農上了生動的一課。

  産自陜西延安的數萬斤蘋果,第一次出貨到北上廣的倉庫後,第三方檢測合格率不足60%。劉新光説:“運送過程中的一些劃痕在沒有氧化時看不出來。”

  為此,阿里巴巴和果農改進包裝盒、運輸流程等,並創造三次選果法,力圖把最高品質的蘋果送到消費者手裏。劉新光説:“先進的經行銷售理念倒逼果農改進自己的生産標準,也倒逼著我們蘋果産業升級。”

  “這次公益活動不在乎賣了多少貨,而在乎多少好貨能到百姓手裏。”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孫利軍説,這次活動對商家的管理機制要求非常高,採取了背書、保證金、以一賠三等多種方式,保障農産品品質。

  大數據是實現此次網上公益活動銷售火爆的另一法寶。在供應側建立農産品的大數據,在需求側建立消費者大數據,同時設計向貧困人口傾斜的農産品生産供應鏈,實現了精準扶貧。山東榮成市商務局副局長常志軍説,通過與阿里巴巴的合作,有助於打造榮成市的海洋食品産業鏈。借助阿里巴巴的大數據優勢,今後可以按照消費者的需求,嘗試産品定制,改變“生産什麼賣什麼”的模式,“用大數據指導企業生産,從源頭上指導農民養殖,幫助他們獲得更高的收益”。

  “過去,貴州有很多特産是養在深閨人未識。通過這次網上公益活動,讓更多的消費者知道了貴州有那麼多優秀的特産,這對黔貨出山是個非常大的推動。”貴州省商務廳巡視員章淼青表示,目前貴州已經把發展電商作為實現“彎道超車”戰略的一部分。

  農産品銷售難題一直以來備受關注,農業電子商務對於解決銷售難題、助力農村發展有積極意義。2015年以來,國務院出臺了發展電子商務、“網際網路+”等政策文件。農業部會同多部門印發了《推進農業電子商務發展行動計劃》,統籌推進農産品、農業生産資料和休閒農業電子商務。

  據了解,2016年農業部還將在全國範圍內組織多種形式的對接活動,同時在全國10個省份開展農産品、農業生産資料、休閒農業等不同類別的農業電子商務試點,以期在促進農民增收、帶動貧困地區脫貧等多方面取得進展。(經濟日報記者 陳 靜 喬金亮)

[責任編輯:李振]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