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棉花作為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一直受到國家政策的扶持,眼下,又到了我國內地棉花種植區域播種棉花的時候,可來自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種植棉花意向面積為5118.7萬畝,同比減少1291.1萬畝,降幅高達20.1%。
在河北、山東、湖北、湖南等地,普遍存在著“棉田”變“糧田”的現象,那麼這些傳統棉花種植區的農民大部分減少了棉花種植面積的原因都是什麼?棉花面積減少,産量下降必是情理之中,今年棉花的價格會升高嗎?
在河北省南宮市高村鎮西高村,村民李壯武和父親李士傑因為種棉花的事正爭執不下,兒子李壯武想種87畝,但是父親李士傑卻不同意。
李士傑:再雇人摘棉花,到農藥錢、種子、地膜,咱能剩多少,你還要種這個?除去人家的就沒咱的了。你去年沒賠錢就不錯了,咱賣不了多少錢,幹一年手累,受苦。
去年,李壯武家種了65畝地的棉花,收穫3萬斤,但是銷售價格卻從往年的每斤4元多降到了每斤3.1元,而與去年秋天相比,現在棉花的價格並沒有上漲,每市斤仍是3元左右,這個李士傑堅決反對兒子繼續種棉花的主要原因。
棉花作為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從近十年來的市場銷售看,2004年-2007年中國棉花産量整體出現逐年增長的態勢,2007年産量繼續增加,達到839.9萬噸,增幅達4.22%。據河北省南宮市很多棉農回憶,這一年,當地棉花價格一斤賣到了6元錢。這樣給很多棉農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改善。
村民:那一年,我賣了6塊3毛五,純利潤多少那年?純利潤8萬。那幾年收入,一年比一年可觀,最高的時候十萬塊錢,最少的時候七八萬。
但是到了2008年,受經濟危機影響棉花價格出現下跌,産量減少,並且一直延續到2010年,國家為了保護棉農的利益,從2011年開始進行大規模的收儲,而且這個收儲政策連續實施了三年,2014年 國家將收儲改為了給直接給棉農補貼,這也意味著,沒有了國家的收儲,棉花將全部回歸市場。為什麼要把收儲改成直補了呢?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市場與貿易研究室 研究員翟雪玲解釋説。
翟雪玲:因為從棉花臨時收儲的政策執行來看,儘管他起到了穩定國內棉花産量的作用,然後也保護了農民的利益,但連續三年的臨時收儲政策,也出現了很多的問題,扭曲了市場價格形成機制,從而造成了國內外價格差距過大。不利於整個産業的發展。
隨後在 2014年的11月4日,內地棉花目標價格補貼政策確定,補貼範圍為山東、湖北、湖南、河北、安徽、河南、江西和甘肅9個省,具體數額由各省自行確定。
直補政策的實施等於把棉價重新歸於市場來調節,國際市場的影響就逐漸顯現。據記者調查,國際棉花的價格一直低於中國,2013年國儲棉收儲價為每噸19800元,國際價格為15000元左右,2014年收儲政策取消,受國際棉花市場價格的影響,國內的開始價格下跌。很多棉農開始放棄繼續種植棉花。
那麼在我國,現在種一畝地的棉花成本究竟有多少呢?河北省南宮市高村鎮西高村李士傑父母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李士傑:就説一畝地,複合肥又貴了,150一袋化肥,農藥基本上一畝地120元。棉花按照每畝地産500斤,咱就算500斤,人工摘棉花5、6毛錢一斤,56三百。
按照李士傑的説法,一畝地加上農資、人工的總成本將近1200元。而目前棉花的市場價是每斤3塊錢,這樣算下來,一畝棉花的純收入才300元左右,實在是很微薄。
2015年3月份,中國儲備棉管理總公司下屬單位,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就全國範圍棉花種植面積意向在15個省、85個縣展開調查,結果顯示: 2015年全國種植棉花意向面積為5118.7萬畝,同比減少1291.1萬畝,降幅20.1%。2014年,全國主要棉花種植區域都在減少種植面積,那麼今年的棉花市場價格會有什麼樣的市場趨勢呢?
全國棉花交易市場資訊中心主任咏梅:後期來講,更多的要取決於國家的政策取向,特別是國家臨儲棉的投放,儲備棉總量是超過1000萬噸,相關的政府部門、決策部門在儲備棉投放上有一個明確的原則,他是注重長期的效益,保持市場穩定,再這樣一個主導政策下,我們認為儲備棉的發放,對年度後期的棉花價格,不會造成過大的負面影響。
除了臨儲棉的投放,業內人士也預計,今年國家進口棉的配額有所縮緊,整體上控制了棉花的供給水準,未來棉花産業的供需狀況整體向好,棉農可以保持樂觀情緒,但上漲幅度也許不會太大,如果想進一步擴大收入,棉農可在種棉花的時候,可以採取套種玉米、大豆的方式,來進行,保障自己的收益。(記者 劉璐)
[責任編輯: 趙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