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開啟新一輪農村改革“閘門”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以下簡稱“土地確權”),如今正在三角鎮的沙欄村率先啟動。作為全市土地確權先行試點村之一,該村此次土地確權涉及集體土地約7366畝,共有1791戶6212名股民參與頒證。
以28個生産隊為單位劃定土地標界,再以2005年12月31日確定的股民人數為基準,按照股份多少確定土地面積,最後頒證到戶。沙欄“確地、確股、確權”相結合的方式,正是依據當地農村股份合作制基礎較好、土地流轉率較高的實際情況制定,並將在中山今後的土地確權工作中被充分借鑒。
土地確權對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與農村和諧舉足輕重。記者16日從市農業局獲悉,在西區、三角兩地完成確權頒證之後,便可總結經驗,今年下半年在全市範圍全面推開,力爭2016年底基本完成目標。
西區三角率先啟動土地確權
該模式充分利用股份制改革和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的成果,查清各村、組集體的承包土地面積和空間位置,按照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所持股份比例將土地面積確權到戶。
去年7月底,中山在珠三角地區率先出臺《中山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並選取了城鎮化較高、農村土地較少的西區,以及農村股份合作制基礎較好、土地流轉率較高的三角鎮開展土地確權試點,共涉及10個村、250個村民小組,涉及耕地面積59830畝(國土“二調”數據)。
就目前來看,全國絕大多數省市是實行純確地的確權方式,但這是基於土地流轉較少、農村各戶間土地邊界相對清晰的前提。而包括中山在內的珠三角地區,與全國普遍情況頗有不同: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珠三角的農村土地歷經了村民小組承包、農村集體經濟雙層經營體制、農村股份合作制等變遷,具有土地流轉量大、邊界模糊等特點。
“目前,中山90%以上的農村土地已經通過承包經營權的流轉,由集體或者轉包他人經營,村民則通過承包經營權入股分紅的方式獲得收益。”中山市農業局經營管理科副科長陳子慰説。“在這種背景下,單純採用確地方式進行確權在中山恐怕難以走通,我們需要根據政策、結合自身實際探索更為有效的方式。”
基於此,《方案》提出了“確權、確股、確地”相結合的操作模式,並在兩個試點鎮區先試先行,該模式充分利用股份制改革和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的成果,查清各村、組集體的承包土地面積和空間位置,按照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所持股份比例將土地面積確權到戶。
而這種靈活的“確地”模式也得到廣東省隨後出臺的確權方案的認可。4月初的全省農業農村工作會議指出,政府開展土地確權工作要充分尊重農民意願,始終堅持確地為主的原則,已經實行土地股份制的地區,在尊重農民意願的前提下,可探索“確股不確地”的有效實現形式。中山當前所試行的“確權、確股、確地”相結合的操作模式在尊重歷史和現實的基礎上,切實保障農民對土地的承包權和收益權,也符合中央和省“以確地為主”的指導精神。
確權方案需經村民大會通過
確權登記工作流程複雜、內容繁瑣,包括收集資料、摸底調查、內外業處理、審核公式、簽印頒證等13個環節。再加上土地確權涉及到農民的切身利益,就需要從政策、資金、人員等多方面予以保證。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