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8月20日電 (記者 鄭巧)臺灣農民團體幹部聯合訓練協會秘書長王志文20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年大陸經貿團多次赴臺採購農産,持續做下去,會有越來越多的基層民眾得到實惠,“希望這種基層的深度交流越來越多”。
當日開幕的2013年京臺青年科學家論壇上,兩岸400多位與會者圍繞農産品物流和食品安全、測繪與地理資訊技術、水資源管理等城市熱點問題進行探討。
王志文率領臺灣各地農會代表近20人參會,團員們帶來的大米、茶葉等“精裝農産品”吸引與會專家注意。現場介紹農産品,王志文可謂“不厭其煩”,“産品要好,更要把包裝、行銷做得好,吸引消費者”。
目前,臺灣共有300多個農會,遍佈每個鄉鎮,從阿里山到海邊,1000多個農會據點致力於拉近農民與消費者的距離。王志文説,臺灣農業推廣工作越做越細,已從一開始教消費者買好米,後來教他們煮好飯,到現在教他們怎麼吃飯。
以稻米聞名的臺東縣池上鄉,每年都舉辦“池上秋收稻穗音樂節”,繼去年邀請知名錶演團體“優人神鼓”在金黃稻田中表演後,今年11月,“雲門舞集”也將把新作《稻禾》帶到池上的稻田中。聊到這些,王志文頗為自豪,他更在論壇上邀請大陸嘉賓屆時前往觀賞。
與會的臺灣農會代表們21日還將赴北京郊區,參加第二期“京臺農業技術培訓”。該培訓主要依託臺灣休閒農業方面的資源優勢,介紹臺灣農村“三生”(即生産、生活、生態),“三力”(即創力、活力、魅力)的理念,為北京的新農村建設帶來一股新力量。
屆時,來自臺灣的農會總幹事、生物科技公司總經理、休閒農場場主等,將從食用菌的栽培技術、行銷策略、業態發展等多個角度對北京食用菌生産者進行輔導。
王志文説:“北京有大市場,臺灣農産品在品質、包裝、種苗等方面有優勢,近些年兩岸農業交流密切,已打下很好基礎,希望未來十年進一步深化京臺兩地農業合作,共創雙贏”。
在論壇上,考察過臺灣農業的北京市農業局總農藝師鄭渝表示,臺灣農業的精緻化值得大陸學習,歡迎臺灣的好東西進入北京的大市場。(完)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