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是立國之本。近年來,我國農業取得長足發展,連續9年獲得糧食豐收,但離農業強國還有很大差距。信息化水平低、土地分散、生產效率低、技術落後、競爭力不強是制約我國農業現代化的瓶頸。”在5月26日舉行的第十五屆中國科協年會“信息化與農業現代化”研討會上,專家學者針對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發表見解。
來自中國工程院、中國通信學會、日本野村株式會社綜合研究所、中國郵電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們認為,信息化是通向農業現代化的“雲梯”,農業現代化離不開信息化的支撐。
“信息化與農業的融合,將積極推進新技術在農村的應用和推廣,實現農業現代化。”中國通信學會副理事長張新生希望能夠積極推動信息化在農村的應用,助推農業現代化。
“貴州建成全面小康社會最大的困難在農村,農村信息化是最好的切入點。”貴州財政大學副校長陳建中建議,“要落實好農村‘最後一公里’信息傳播模式。”
“要想富裕農民,必須智慧農民,要智慧農民則必須充分發揮信息條件下的資源優勢。”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網絡教育中心主任王守聰表示,要利用信息技術的資源優勢培育新型農民,這是農業現代化不可或缺的要素。
“在農業現代化中,應該特別注重農業地理位置服務的發展。”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長李德毅將信息化與農業的結合進一步縮小到農業地理位置服務上。“無所不在、無人不用、無時不需!”李德毅提出,通過手持設備的定位服務將農民與市場結合起來,能有效推進農業的現代化。
貴州省有關方面負責人表示,將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實現城鄉同步小康。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