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合係兩岸,共建新農村
位于南湖區境內余新、鳳橋、大橋三鎮交匯處的嘉興世合有機農業園區(以下簡稱“嘉興世合”),鄰近瀘、蘇、杭一日生活圈,是一座高科技創新農業園區。無論是園區的規模、科技化運作模式,還是其科學管理、建設水平和示范效應,都已然成為嘉興最具特色的示范園區之一,它的成功,不僅為兩岸大型農業合作項目提供了有序發展的范本,還因示范性效應等優勢大大助力當地新農村建設提速。
嘉興世合
全力打造現代化科學園區
當記者走進園區,一群熱情的臺灣同胞一擁而上把我團團圍住,面前這片熟悉的土地,因為他們的加入,變得陌生又神奇。身材高大的總經理張培帶我們走進大棚,介紹說:“包含著這個大棚在內的園區,採用現代化科技技術建造,園區目前已經引進60余個臺灣農產品品種,目前正在進行第二輪試種。”
據了解,嘉興世合有機農業園區是南湖區與臺灣世合國際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籌建項目,規模龐大,規劃佔地面積12650畝,其中500畝有機農業示范園區已于2011年4月啟動建設。
目前,作為世合新農業項目的五大區塊之一的嘉興世合有機農業示范園區,經過一年的建設與運營,已初見成效。園區建設穩步推進,其中,園區內A區已建成標準大棚13184平方米,用于蔬果生產。第一批瓜果蔬菜栽培試種約70余種,已篩選出甜瓜5個品種、西紅柿7個品種、草莓2個品種,做為嘉興地區的推廣品種。
浙江省委常委、副省長葛慧君認為,臺灣在現代農業的發展中走在前列,嘉興世合目前已經初步把現代農業的概念、要素、前景等進行了較好的展示,理念、模式,包含項目實施團隊的敬業精神、創新精神是值得肯定的,讓我們有了可看可學的樣板。接下來,希望在高起點、高標準規劃的基礎上,扎實有序地推進項目的實施,使項目盡早產生經濟效益和示范引導效應。
保護地表的水溝
積極引入科學化運營模式
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聯合開發”的運作模式,嘉興世合由海峽兩岸優秀的經營團隊組織實施,積極融合特色農業產業、觀光旅遊、休閒居住度假、養老養生,是過功能定位的綜合性園區。
園區內採用的瓜果繁育技術,全部遵循科學化運營與管理模式,如:“給植物喝豆漿”、“讓果實站著生長”等均是現代化管理模式下的產物。 據了解,這樣的項目理念和運營模式在當地尚屬首例。
農業部黃泮宮博士的大弟子陳延彥解釋說,“這里的瓜果能吃出小時候的果香,給蔬菜“喝豆漿”並不是“噱頭”,完全是基于現代農業科技的實驗結論。在栽培過程中,利用豆漿及白糖培養土壤有益微生物,即臺灣蔡18菌種。這種菌種所含的抗生物質一方面能夠抑制病蟲害的滋長,同時,發根物質有助促進根係的生長,豆漿中的胺基酸還是可以直接提供植物營養,能使成熟果實帶有自然果香。採用這種技術的好處是節省地面面積,保證了充沛的陽光,不會有陰陽面。目前,農村已成功建立了甜瓜的標準栽培作業流程,如第三葉時定值、第8-10片葉時加強水份養分管理、第12-15片葉留果、第28-32片打頂摘心。只要按照這個流程操作,就可以保證果實最終生長在相同的高度,同時果實因懸吊不著地。可避免病蟲危害,減少農藥的使用。
此外,園區還積極謀劃借助網絡,利用栽培過程全紀錄,作物生產過程透明化的產銷履歷係統,讓更多消費者了解蔬果的生長過程,增加產品及品牌信任度,吸引更多人來園區體驗遊、採購蔬果。
助力新農村建設提速
作為為數不多的科學化運營示范園區,嘉興世合有機農業園不僅在現代農業繁殖技術方面有所建樹,還積極展開農民實訓,推廣先進技術,造福一方。僅去年一年,參加培訓的農戶就達600多人次,大大提升了當地農業整體水平。因園也因科技含量、科學管理、建設水平、示范效應等,獲浙江省“浙臺農業合作技術實訓基地(籌)”,並正式授牌,成為該省兩個授牌實訓基地中的一個。
作為新農村示范項目,嘉興世合不僅充分發揮樣板示范作用,還積極通過項目的扎實有序推進,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總經理張培認為:“作為現代農業示范區,企業自身得到發展的同時,還要努力做好示范、做好樣板,帶動一方百姓通過科技走上致富道路,這也是龍頭企業所應承擔的社會職責。”
嘉興市委書記李衛寧介紹說,作為國臺辦和省政府著力推進的兩岸大型農業合作項目,嘉興市和南湖區都高度重視,並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對項目的規劃進行了進一步的深化和銜接,在項目推進過程中,做到了農業園區、基礎設施等先行實施、有序推進,目前項目進展比較順利。下一步,將繼續為項目推進創造有利條件,加大項目推進力度。
與此同時,嘉興世合也通過努力,將世合新農村項目建設成為浙江省乃至長三角地區的種子種苗基地、全省現代農業發展的示范區、統籌“三農”協調發展的樣板區,助力新農村建設提速。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