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李向娟) 昨日在廈門舉行的海峽兩岸現代農業高峰論壇上,兩岸以海峽現代農業研究院為平臺,加強尖端科技創新研發,孵化深度合作的產業集群,引領現代農業發展趨勢,現場簽約生物育種、碳匯交易、創意農業、萬村科技服務、農業雲計算、茶葉電子鼻、食品交易所等20個合作項目。
據悉,海峽農研院與臺灣大學農學院簽約共建兩岸生物資源共享平臺,開展生物資源生命條碼信息中心建設,協作攻關尖端科技,定期舉辦學術論壇,開展知識產權合作等;海峽農研院、邑度公司、萬村公司簽約農業物聯網雲端服務平臺建設,成立聯合攻關組,以雲計算技術為核心,建設農業物聯網遠程控制係統和農產品安全溯源係統,開發高智能技術裝備,建立“智慧農業”示范基地5000畝;在海峽農研院、中領科技公司簽署茶葉電子鼻合作研發項目中,將組建電子鼻應用研究所,應用納米技術和微機電係統等,研發大陸首創高靈敏度第三代陣列式氣味傳感器,用于茶葉質量品級的快速檢測。
當天,海峽農研院、聯合碳資產公司、赫仕環境公司還簽約共建廈門碳匯交易所;由臺灣21世紀基金會、中國金融要素市場研究院等機構發起的海峽農產品交易所,將開展兩岸大宗農副產品現貨交易、訂單交易、競標拍賣、網上商城業務等。
“海峽農研院加快生物育種等五大領域的尖端科技創新,採用臺灣工研院機制,吸引眾多臺灣企業展開深度合作,努力建成兩岸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孵化器,從而推動科技產業化、產業科技化。”福建省農科院院長劉波表示。
據了解,總投資15億元的海峽現代農業研究院2012年在廈門市動工興建,該院研發與建設由福建省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臺灣21世紀基金會合作承擔,實行雙主席制和雙召集人制,旨在加強農業科技研發與產業化,正成為兩岸農業合作重要平臺。目前,該院已成功孵化出謝華安種業等3家農業高新企業,1家正通過IPO輔導,計劃創業板上市。相關人士介紹,預計5年內將孵化出年產值50億元的尖端農業產業群。
[責任編輯: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