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金融

A股2911家上市公司公佈半年報 深強滬弱態勢明顯

2016年09月05日 08:51:32  來源:北京晨報
字號:    

  2016年已然走過三分之二的時間,A股上市公司交上了上半年的答卷,這2911份半年報,見證了中國經濟結構性改革的故事:取與舍,艱難但堅定。這半年,有1018家公司完成了賺1億元的“小目標”,而另外的近1900家企業則沒達標。曾經的賺錢王們的好日子在一片感傷聲中日漸黯淡,但科技創新的力量正在讚嘆聲中被資本所寵愛。

  深強滬弱態勢明顯

  截至8月31日,A股2911家上市公司上半年凈利潤同比減少4.1%,為2009年以來的最低水準。不過,並不是所有的公司業績都難看。從滬深兩市上市公司來看,滬市1124家上市公司共實現凈利潤約1.14萬億元,同比下降5.69%,深市1787家上市公司共實現凈利潤2440.51億元,同比增長5.79%。深強滬弱態勢明顯。

  滬市上市公司凈利潤下滑是有理由的。曾經是A股賺錢王的那些大佬們,佔據了滬市半壁江山。但今年,他們上半年整體業績低迷——金融行業利潤同比減少7.9%。儘管非金融行業表現相對穩健,利潤同比增長2.4%,但“大佬”的權重不小,自然“拖累”了上市公司的整體業績。而在剔除“兩桶油”和金融板塊後,其餘上市公司凈利潤整體增長7%左右。

  去産能去庫存初見成效

  説完悲觀的,自然還有樂觀的。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A股去産能去庫存初見成效。上證所相關人士日前表示,今年上半年,滬市煤炭、鋼鐵等過剩産能行業上市公司存貨餘額1286億元,同比下降達17%。並且,鋼鐵行業21家上市公司中有14家的固定資産投資減少,佔比達到66%。

  與此同時,在去産能去庫存的影響下,煤炭和鋼鐵行業上半年業績表現可喜,合計實現凈利潤約133.90億元,同比增長約2.5倍,虧損公司家數由去年同期的24家減少至13家。

  此外,去杠桿降成本也穩步推進,鋼鐵、煤炭、有色等傳統行業的整體資産負債率為50.76%,同比下降0.8個百分點,支付的稅費合計3753億元,同比下降11%。

  整體而言,上市公司半年報顯示出,新經濟業績發展平穩、老經濟負增長幅度收窄的跡象。

  科技創新是深市業績驅動力

  深圳上市公司的半年報,則更能體現出産業升級、科技創新成為業績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深交所的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深市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8.58%和5.79%。

  其中,資訊技術業、房地産業、商務服務業、醫療衛生業、公共設施管理業和農業6個行業凈利潤同比增幅均超過20%;文化藝術業、製造業以及轉型“網際網路+”的零售業凈利潤同比增幅均超過10%。

  此外,深市戰略性新興産業的679家上市公司,佔公司總數的37.6%,上半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平均增幅為15.14%和17.43%。其中游戲類上市公司自去年開始,業績已經連續實現大漲。

  近1900家公司未實現首富“小目標”

  在經濟轉型十字街頭,賺錢難並不是一個偽命題。

  一週之前,萬達集團掌門人王健林“先掙它一個億”的“小目標”,被朋友圈中刷屏。而看看A股的半年報,上半年僅有1018家公司凈利潤達到1億元的“小目標”,剩餘的近1900家公司未能“達標”。

  上半年,盈利規模最大的依然是銀行股,四大行累計凈利潤接近5000億元。最“敗家”的,則是石油和海運公司。中海油服和中國遠洋兩大公司,半年就虧掉84.03億元和72億元。

  下半年,中國經濟去産能、去庫存的道路仍然任重道遠,作為中國經濟標桿的上市公司們,繼續在經濟結構改革與轉型中尋求機會。以往,“所有人給銀行打工”的狀況開始出現微妙變化。未來,傳統行業的利潤佔比可能還會下滑,而消費、服務業的凈利潤佔比可能會越來越大。畢竟,國有經濟結構的轉型已在路上。

  北京晨報首席記者 王潔

[責任編輯:葛新燕]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