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體化規劃正加緊完善,預計將於近期出臺。那麼,京津冀一體化將如何佈局?如何循序推進呢?證券日報網為此推出專題報道。
對於京津冀地區的協同發展,早在2001年,中國兩院院士吳良鏞的“大北京”規劃就已經有了京津冀一體化的構想。隨後,2004年2月12日,國家發改委地區經濟司召開京津冀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研討會,最後達成加強區域合作的“廊坊共識”;2004年6月26日,環渤海合作機制會議在廊坊舉行,會議達成《環渤海區域合作框架協議》。
而國家發改委則于2004年11月份正式啟動《京津冀都市圈區域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的編制工作。作為制定《規劃》的前期準備工作,《京津冀都市圈區域規劃研究報告》指出了京津冀都市圈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基本戰略與目標,但是歷經多年該項《規劃》遲遲未出臺。
而根據國家發改委4月9日通報的京津冀區域規劃最新動向顯示,《規劃》名稱再次改變。從“十一五”的“京津冀都市圈區域規劃”、“十二五”的“首都經濟圈發展規劃”,調整為“首都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相關規劃”。並且正在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研究編制首都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相關規劃,規劃範圍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規劃將根據編制工作進展情況適時出臺。
與此同時,有消息稱,北京市交通委目前正在編制未來三年的交通規劃,該規劃將結合三地新的産業格局和城市佈局同步調整。按規劃,2020年將形成京津冀9500公里的鐵路網和主要城市1小時城際鐵路交通圈。
對於京津冀一體化的發展,中信證券就認為,2014年有望成為“京津冀一體化”的破題之年,行政藩籬打破和産業佈局優化是核心驅動力。為此,京津冀城市群發展模式將從三大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頂層設計有望打破行政藩籬;基礎設施、産業協同、資源流動、公共服務和生態環境預計將成為京津冀協同的五個重要領域,具體協同路徑明晰仍需時日;“北京-天津-保定”或是京津冀城市群發展的區域形態。
[責任編輯: 陸金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