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中新社記者 張雲 攝
據工信部網站消息,工信部等四部門今日聯合發布《京津冀產業轉移指南》。《指南》提出,堅持產業轉移與產業轉型升級、創新能力提升相結合,與培育產業集群競爭力、適應資源環境承載力相結合,不斷調整優化區域產業布局,構建“一個中心、五區五帶五鏈、若幹特色基地”的產業發展格局。
為全面推進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充分發揮三地比較優勢,引導產業有序轉移和承接,形成空間布局合理、產業鏈有機銜接、各類生產要素優化配置的發展格局,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同制定了《京津冀產業轉移指南》。
《指南》提出,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進京津冀產業一體化發展。堅持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發揮政府在產業發展中的引導作用。堅持產業轉移與產業轉型升級、創新能力提升相結合,與培育產業集群競爭力、適應資源環境承載力相結合,不斷調整優化區域產業布局,構建“一個中心、五區五帶五鏈、若幹特色基地”(簡稱“1555N”)的產業發展格局。
“一個中心”即打造一個科技創新中心。依托北京的科技和人才資源優勢,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策源地。承擔京津冀地區產業研發、設計、服務等功能,輻射全國。以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為主體,重點提升創新能力,推進高端共性技術研發和關鍵核心部件研制,加快工業設計、信息服務、咨詢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
建設“五區五帶五鏈”,即以“五區”(北京中關村、天津濱海新區、唐山曹妃甸區、滄州沿海地區、張承地區)為突破建設重要引擎,以“五帶”(京津走廊高新技術及生產性服務業產業帶、沿海臨港產業帶、沿京廣線先進制造業產業帶、沿京九線特色輕紡產業帶、沿張承線綠色生態產業帶)為支撐優化區域布局。
發展若幹(N個)特色產業基地,即以點狀經濟作為帶狀經濟的重要補充,依托現有特色和優勢,積極發展特色產業集群。圍繞節能環保、醫藥、家具、食品、皮革等行業,形成區域品牌,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行業技術創新中心、產品展示中心、信息集散中心。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