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發佈2013年第3批年鑒數據顯示:2013年,北京市社會勞動生産率達到17.3萬元/人,比上年增長5.6%。每人平均GDP達93213元。為何這兩項指標會相差一倍,北京統計局相關部門作出了解讀。
2013年,全市社會勞動生産率達到17.3萬元/人,比上年增長5.6%,勞動生産率是反映勞動力要素産出效率的重要指標,勞動生産率的提高,反映了勞動力要素産出效率在不斷提升。
2013年全市地區生産總值增長7.7%,與上年持平。從全年經濟走勢看,各季度增速在7.7%至7.9%的區間內,最高增速與最低增速相差僅0.2個百分點。
2013年,北京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9500.6億元,經濟總量居全國第13位,佔全國的比重為3.4%。2013年GDP比上年增量達到1621.2億元,1年GDP的增量就相當於1995年的GDP總量。北京每人平均GDP達到93213元,折合15052美元,比上年增長5.2%。
從産業看,第三産業佔比繼續提升,結構繼續優化。全市三次産業結構由上年的0.8比22.7比76.5變為0.8比22.3比76.9,第三産業佔比76.9%,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現代服務業表現強勁,金融業,資訊傳輸、電腦服務和軟體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與地質勘查業總量均超過千億。其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增長11.2%,金融業比上年增長11%,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長9.5%,均高於全市經濟增速水準。
從需求結構看,消費需求是推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2013年消費率為61.3%,比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高於投資率21個百分點。從消費內部結構看,居民消費增長快於政府消費,消費的內生動力增強,2013年居民消費增長9.1%,快於政府消費增速0.9個百分點。J029
每人平均生産率,每人平均GDP為何有差異?
據介紹,每人平均GDP是指一個國家(地區)在核算期內(通常是一年)實現的GDP與該國家(地區)的平均常住人口的比值。其中,國內(地區)生産總值按現價計算,年平均常住人口為當年年初和年末人口的算術平均數。每人平均GDP是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之一,它是人們了解和把握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宏觀經濟運作狀況的有效工具。
社會勞動生産率是指一定時期內全社會勞動者(從業人員)的勞動效率。它表明一個地區的社會生産力發展水準,是反映該地區經濟實力的基本指標之一。在統計中,通常用一個國家(地區)在核算期內(通常是一年)實現的GDP與從業人員平均人數的比值來計算。
據相關專家解釋:每人平均GDP的統計對象主要是常住人口。而社會勞動生産率統計對象主要是就業人員。由於統計對象的不同造成兩者差異較大。 (記者龍露)
[責任編輯: 陳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