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叫每分鐘六毛呢,電話多的時候,每月話費都要兩三百元。”在朝陽區某外資企業工作的白領李玉敏每天奔波于北京與燕郊之間,她告訴記者,到了燕郊就擔心打電話費錢。
李玉敏是工作在北京、生活在燕郊的數十萬“擺渡族”中的一員。雖説燕郊就在北京邊上,但那裏的區號“0316”卻意味著,往北京打電話也算長途業務。坊間玩笑形象地描繪了這一尷尬:“床頭河北信號、床尾北京信號”“退一步本地通話,進一步長途漫遊”。
同樣支付不菲話費的還有從北京搬遷到河北的企業以及隨之調動的企業職工。他們為京津冀地區的産業調整作出貢獻,卻承受著更高的通話成本。
國內原料藥碳酸氫鈉生産龍頭企業北京淩雲公司今年4月整體搬遷至河北省邯鄲武安市。公司一百多名北京戶籍職工跟著項目到河北工作,實行輪休制,經常往返兩地。職工梅燦江説,到了河北以後,每個月要多交四、五十元的手機話費。以此推算,100個職工每年要多交近6萬元話費,1000個職工則是60萬元,隨著産業轉移的規模擴大,這一成本也將隨之增長。
在位於河北唐山曹妃甸的首鋼京唐鋼鐵公司,一位公司高管説,首鋼搬遷到這裡後,因為要經常來往于兩地之間,他有北京、河北兩個手機號,朋友或客戶都是隨機打,兩個號通話時間基本上各佔一半,由於在河北用北京號碼、在北京用河北號碼都要交長途費、漫遊費,每個月要比過去單純在北京時的資費多出上千元。
“既然現在要求三地協同發展,首先應該把‘電話’這一老百姓非常關心的生活問題,先推進解決。”河北通信管理局相關負責人感嘆。
隨著京津冀消協共同呼籲取消地區間的長途電話費和漫遊費,三地通信服務的一體化再次引起各方關注。近日,工信部表示,政策上不存在降低或取消京津冀地區長途、漫遊費的障礙,已經對此開始研究,再度引發輿論熱議。業內人士認為,無論從區域協同發展、維護消費者利益還是從電信運營商的可持續發展來看,取消“兩費”堪稱三地的多贏之舉。電信運營商應打破“各自為政”的利益格局,以電信服務的一體化推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中國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曾劍秋表示,京津冀三地的企業和消費者對區域經濟的發展功不可沒,因行政區劃分割導致企業和個人不得不付出額外的成本,不合情也不合理。此外,也不利於區域內資訊的高效流通以及對外樹立經濟一體化的形象。
實際上,京津冀電信一體化的呼聲早已有之,“010”號段曾被“破例”推行,但礙于監管壁壘與企業利益,真正的電信一體化始終未能實現。
據中國聯通河北三河分公司一位負責人介紹,上世紀70年代,幾個中直單位落戶燕郊,自行架設線路接入“010”號段的北京電話網。2003年,經兩地部門協商,決定將進入燕郊的北京電話號碼整合為“010-6159”號段,共計1萬個,早就一搶而光。
燕郊電子城小區居民魏海華説,2003年托關係買了一個“010”電話,每個月能比以前省下一半話費“有人在網上賣010號,上千元一個”。
在北京周邊的河北涿州、大廠、香河等地,也“破例”接通了北京電話,“010”已成為當地吸引北京人投資置業的重要砝碼。
由於北京電話號資源稀缺、需求旺盛,2009年,燕郊通信部門推出“一機雙號”的變通做法———在京撥打燕郊電話先撥010-61592211,再撥燕郊電話,通話費用按市話標準收取;在燕郊往北京打,只要直撥即可,也按市話收取。但此業務只限于燕郊的部分新建小區,而且必須是座機。2010年這一業務被叫停。
2010年10月,河北省在加快推進環首都經濟圈建設工作會議上提出,計劃推動河北省環首都13個縣(市)的固定電話區號全部改為010、手機信號與北京共用,實現同城無漫遊。但此後便無下文。
僅固話一體化就一波三折、多年“難産”,行動電話業務更是毫無進展。為何京津冀電信一體化這麼難?是技術問題、成本阻礙,還是人為因素?
北京市消協法律與投訴事務部主任郎丹柯説,電信企業取消“兩費”從技術上可以實現,也不會增加成本。在技術層面,漫遊和長途通話較本地通話而言沒有多餘的技術投入,只是人為設計了一套資金結算機制,屬於各地運營商之間的內部交易。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京津冀取消通信“兩費”涉及三地電信運營商的市場、用戶、資費等錯綜複雜的利益調整。在三地運營商分公司相互分割的前提下,推進這個融合進程肯定會比較困難。受經濟因素影響,三家運營商取消“兩費”的動力顯然不足。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