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陳筱紅)昨天,北京市經信委主任張伯旭在做客北京城市廣播時表示,整合了包括繳納電費、社保、公交出行以及銀行支付等多種功能的“一卡通”市民卡,將有望在年底前發放。
張伯旭表示,有統計數字顯示,北京市民目前平均擁有的各種卡片共計27張左右,從技術上來説,將這些卡片的功能整合在一起是沒有問題的。“由於承載這些卡片的後臺服務是分離的,比如銀行支付、社保、公交等,卡具、結算都是獨立的,所以整合這些功能的關鍵不在卡片本身,而是承接卡片的後臺服務。”
張伯旭表示,市政府計劃在今年第三季度推出市民卡的相關標準,目前專家正在研究,市民將有望在年底之前拿到市民卡。“此次推出的市民卡,將分期分批整合市民日常生活中的各項服務內容,爭取在3年內真正實現一卡通。”
針對北京市區內仍然存在4G網路盲區的問題,張伯旭表示,從去年開始,本市已經開放了辦公大樓以建設4G基站,4G網路將在今年年底覆蓋主城區。“北京將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法規,4G基站每平方釐米的電磁輻射是40微瓦,對人體沒有影響,這個標準也高於歐美標準。另外,世界衛生組織也曾説明,移動基站對人體沒有傷害。”
針對今年年底前將有500家排放不達標的污染企業退出北京,張伯旭表示,經過治理仍沒有達到國家排放標準的污染企業,北京不要,估計北京周邊省市也不會要,北京不支援這樣的企業在周邊佈局。“但是在不降低建設標準和準入門檻的情況下,北京支援在京冀周邊建設工業示範園區。”
現狀
卡多“撐壞”錢包
如今,各市政部門都在推行“刷卡服務”,雖然刷卡辦理各項業務的確方便,但對於市民來説,20多張卡片在手卻實在不是一件很“方便”的事情。一張社保卡、兩張公交卡、一張加油卡、一張超市購物卡、一張圖書館讀者卡、一張小區門禁卡、一張駕照……再加上三張銀行卡和兩張會員卡,市民王女士錢包裏的8個卡位被塞得插拔卡都很困難,“錢包都被‘撐’壞了。”王女士告訴北青報記者,她在家裏還放了一個專門的卡包,能放24張卡片,電卡、水卡、煤氣卡、有線電視卡……這些不用隨身帶的她就放在卡包裏,“不然總是找不到,光是電卡我就補過兩次了。”
公交卡要去指定的公交總站或者地鐵站辦理、社保卡要去社保中心辦理、電卡要去電力公司辦理、燃氣卡要去燃氣公司辦理……這些卡片不僅數量多,除了公交卡現在的應用範圍相對廣泛之外,像燃氣卡、社保卡、電卡等大量的卡片既不能“互聯互通”,也不能“一卡多用”。但即便是既能乘坐公交也能在部分餐廳刷卡消費的市政交通一卡通也被不少市民詬病,例如退卡程式繁瑣不順暢、消費者刷卡購物不易退貨、卡的押金和製造成本用處不詳等問題。
觀點
推行“市民卡”難點在技術層面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表示,自己認同“市民卡”的出臺,目前市民手中的卡實在繁多,辦卡、退卡、繳費等要分別去往不同的部門辦理,如果統一到一張卡片上,市民的確可以方便不少。但是,夏學鑾認為,“市民卡”想要真正實現“便民”目的,還有幾個問題需要解決,“以前丟電卡就補電卡,丟燃氣卡就補燃氣卡,但是其他的卡都還能用。變成一張‘市民卡’之後,如果丟了是不是就意味著全都丟了?所有功能都不能用了?”
其次是安全問題,像社保卡、讀者卡等卡片上都包含了市民不少個人資訊,分別歸屬於不同的部門管理尚不能保證個人資訊不洩露,夏學鑾認為安全性如何保證和提升是整合一張“市民卡”之後不少市民都會擔憂的問題。除此之外,讓夏學鑾擔憂的還有辦卡對象會不會變窄的問題。“北京有不少外來務工人員,有些卡是只有本市居民才能辦理的,但是與公交卡、電卡這些無論是不是本市居民都能辦理的卡片整合到一起,外來務工人員到底能不能辦理‘市民卡’?”
不過,在夏學鑾看來,推行“市民卡”最大的難點還是在於技術層面的問題,“如果是一個統一的支付平臺,如何能保證所扣款項順利到達所屬部門?會不會明明交電費結果交到了自來水公司?”本組
[責任編輯: 林天泉]